红楼梦巧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巧姐最后去了哪里?
巧姐,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王熙凤与贾琏之女。巧姐年纪小,性格尚未形成,在书中处于陪衬地位。生日七月初七,刘奶奶给她取名“巧姐”。高娥整理的《红楼梦》40回贾府破败后,她几乎被王仁、贾环、贾强、贾芸等人卖给了一位外藩王爷。幸运的是,刘奶奶、平儿和王夫人一起救了她。最后,贾琏嫁给了一个姓周的富农,衣食无忧。但根据书中的判断和伏笔,“狠叔奸哥”应该是王仁和贾蓉,婚姻应该是刘奶奶的孙子王板儿。
巧姐和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儿中年龄最小的。她娇嫩多病,第21次感染痘疹,第42次碰撞花神,第84次惊风。清虚观打,凤姐催张道士换巧姐的寄名符。刘奶奶第二次进入荣国府。临走前,她被冯姐姐委托给姐姐取名。刘奶奶听说乔姐的生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于是给她取名乔姐姐。“这叫‘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方式。以后或者有一段时间,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必然会遇难成吉。
前80回巧姐戏份重的一次出现,只出现在刘奶奶游览大观园的文章中:“那个大姐因为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突然看到板子里抱着一个佛手,就想要一个佛手。丫鬟哄他去,大姐儿等不及了,便哭了。人们忙着把柚子和板子混在一起,把板子的佛手哄过来和他在一起。那板因为顽固了半天佛手,此刻双手抓着一些果子吃,又突然看到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得好顽固,而且当球踢去玩的时候,也就不要佛手了。“这一细节仍然只是陪衬,表现出她娇生惯养,并暗示着她与板儿的婚姻。
巧姐结局疑点
在接下来的40次里,乔姐结下了三个仇恨:第84次惊风,贾环不小心打翻了药子;第88次,乔姐看到贾芸就哭了;第114次冯姐去世后,王仁想趁机捞一把。乔姐认为他“我妈在的时候,我叔叔不知道他拿了多少东西”。第117~119回巧姐差点卖给外藩王爷,参与者有:王仁(叔叔)、贾环(叔叔)、贾强、贾云(兄弟)、刑大叔(叔叔)、邢夫人(祖母)。刘奶奶、平儿、王夫人在关键时刻共同营救。巧姐第19次回家,后来嫁给了农村。这个结局基本符合前80回的设定。
然而,有两个疑问:根据刘奶奶进入荣国府的预兆,巧姐和奸兄被锁定为贾蓉,贾强和贾云都是好男儿;根据刘奶奶的名字和柚子佛手的预兆,巧姐的婚姻被锁定为王板,而不是一个姓周的富农凭空出来。对此,我们不必一惊一惊,《红楼梦》本来就是一本充满矛盾的书,比如巧姐和大姐是二是一前80回也很混乱。在长达十年、增删五次的改稿过程中,作者前后期的创作思路发生了变化,巧姐、贾强、贾芸的矛盾恰好留下了改稿的痕迹。
此外,脂批和探匿学认为巧姐要卖到青楼,然后刘姥姥赎身,87版红楼梦被采纳。
人物赏析
巧姐有一个“巧”字,她的结局可以说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完美的,那为什么要说生活薄呢?这就是“势败休云贵,家死无论亲”。她经历了抄家丧母两大磨难,在家里被欺负,更危险的是被强奸兄弟毒害。毕竟她遇到了麻烦,生病了,不得不通过贫穷来解决。
巧姐的经历更多地体现了别人的人性。刘奶奶一进荣国府,就特写凤姐对贾蓉很好。贾强去姑苏买女演员,贾芸去大观园种树。多亏凤姐和贾琏的支持,王仁从凤姐那里得到了很多好处,但后来,这些兄弟谋杀了聪明的妹妹,这让人们感叹世界是凉爽的,人类是势利的。久而久之,真心知恩图报的是同姓连宗、偶受小惠的外四路贫困乡下人刘奶奶和王板儿。平儿能顺利护送巧姐出家门,也得益于她平时待人宽厚,为凤姐行善积德。
第92次为巧姐立传,写她慕贤良。文章详细描述了不厌贫的人(孟光的荆钗布裙,鲍宣妻子的提瓮,陶侃母的截发留宾,画迪教子的)、苦尽甘来的(乐昌公主破镜重圆,苏惠的回文感主),恰恰是巧姐性格和命运的写照。第15次,凤姐宝玉在一个庄家看到了两个女孩的纺织成就,这也预示着巧姐的结局。
巧姐判词
原文
一家荒村野店,有一位美女在那里纺织。判断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尔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注释
这首歌是巧姐的。
1、“势败”句-贾府后来一败涂地,子孙流散,说“势败”、“家亡”。那时候,让你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骨肉亲人也翻脸不认。指她被“狠叔奸哥”卖掉。
2、刘姥姥进荣国府起诉困难,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二银子。后来贾家败落,巧姐受苦,幸好刘奶奶救了她,说她是巧姐的恩人。脂批说刘奶奶“有羞耻之心,所以后来招了大姐事”(A徐本第六次),还说乔姐和董事会有“缘分”(庚辰本第41次),意思是后来结婚,过着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偶”,贾府本不存心济贫,凤姐更习惯搜索聚敛,对刘奶奶只是偶施小恩小惠。“巧”,语意双关,是巧合,也指巧姐。
判断翻译成白话:如果家庭势力下降,就不要提当年的财富,如果家庭破裂,就不要说谁是骨肉相亲。刘奶奶不小心得到了帮助,后来成为了救命的恩人。
红楼梦巧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王熙凤女巧姐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