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梅妃传》记载,梅妃姓江采苹,祖籍福建莆田人,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被高力士选入宫中。她优雅帅气,特别擅长诗赋,特别喜欢梅花。玄宗喜欢她的才华,把她封为“梅妃”,曾经宠爱过他。杨玉环入宫后,善于观言观色,越来越受到玄宗的青睐,并被封为贵妃。梅妃逐渐失宠,最终被迁往上阳东宫,实际上相当于进入冷宫。多年来,人们对这位才貌兼备的梅妃深表同情。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梅妃吗?
很多人认为梅妃充其量是出于小说家的想象,这是不可信的。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先生将《梅妃传》列为“宋志怪与传奇文”等,认为江采萍是个虚拟人物,不存在。他认为,当时人们对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并不了解,但一般来说,她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个人。”《梅妃传》一卷没有写进盖建。当时,图片中有一个美丽的梅妃,她说唐明皇时代的人,所以她写了这个传记。。。今天或唐曹业写的,明人忘了增加。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梅妃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当代文学史学家郑振铎和刘大杰也否认了梅妃的存在。刘大杰还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一书中明确阐述:“还有一篇无名氏的《梅妃传》,讲述了江采萍(梅妃)与杨贵妃争宠的故事。没有作者的名字。。。明人的题目是唐曹业的作品,这是不可信的。”
经考证,福建黄建聪先生认为梅妃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梅妃作为唯一能证明与杨贵妃分庭抗礼的宠妃,在正史上没有任何痕迹,无论是《旧唐书》、无论是《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没有关于这个人物的几句话。相反,关于杨贵妃的记载确实很多。
@ 后人关于梅妃的故事都源于《梅妃传》,但《梅妃传》没有明确的作者。有人认为是唐代曹烨写的,但证据不足。由此可见,《梅妃传》的可信度并不高,更不用说其他衍生于此的作品了。
第三,历史上没有高力士到闽粤选美的记载。玄宗兄弟中没有汉王,只有一个广汉王。《梅妃传》中记载的梅妃贬居地“上阳东宫”位于洛阳,离长安很远,附近也没有“翠华西阁”。深夜幸运后不可能“回东宫”。
然而,仍然有很多人相信梅妃有自己的人。他们认为历史书上没有记载,也不能断定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人。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例子比梅妃高,历史上没有记载。这样,野史上的记载就成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在历史上非常常见。
@ 《梅妃传》有相当大的可信度。宋代传奇小说《梅妃传》作者不详,清代陈莲塘《唐人说汇》题为曹邺作。传后跋云:“这一传来自万卷朱遵度家,大中二年七月读书,字也媚好。曹邺是大中四年进士,距梅妃时代仅几十年,朱遵度是北宋初年的名士,其记载相当可信,无理由怀疑。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写了咏叹梅妃的诗,明清戏剧《梅妃》、《惊鸿记》、梅妃的故事在《一斛珠》和《长生殿》中详细记载。许多现代著名文人都承认梅妃的存在。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当然是第一个与杨贵妃争宠的梅妃。郭沫若先生在《莆田之旅》诗中写道:“梅妃生中传至今,夹集(郑樵、字夹集、南宋史学家)藏书有遗。”
最重要的是,莆田地区的文物、经典、传说和习俗也证明了梅妃的真实存在。《江氏族谱》、梅妃的家庭背景详细记录在《兴化府志》和《莆口县志》中。据《江氏族谱》记载:“采苹之父仲逊,字唯恭,封镇国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兄采芹,册封为国叔,忠于皇室,死后,赐食庙祭。莆田的“节孝祠”,还把梅妃列在首位,春秋致祭。尤其是梅妃的故乡——福建省莆田县董石乡江东村,还保留了许多与梅妃有关的历史遗迹,这也证明了梅妃的真实性。梅妃建在江东村的“莆口宫”。“莆口宫”气势非凡,屋脊起伏,最高处有两条盘龙相对嬉戏,寄托着人们对这位从小渔村走进皇宫的传奇女子的同情。
梅妃美丽、温柔、有才华,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备受同情。但历史的尘埃给人物的真实性蒙上了一层迷雾,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谜团。
历史上有梅妃吗?梅妃真的有别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