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券俗称“丹书铁契”,又称“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代金券”等,省称“代金券”。民间俗称:免死金牌。丹书:用朱砂写;铁契:用铁做的证明。古代皇帝给功臣一代享受优惠待遇或免罪的证明。文凭用丹书写在铁板上,故名。为了获得信用,防止假冒,铁卷被切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刘邦是中国第一位非贵族后裔的伟大皇帝。我们在电影和电视剧中看到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是他首先使用的。但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获得“丹书铁券”的英雄们被他杀死了。这是我们只知道一个,但不知道第二个,“丹书铁券”可以避免死亡,但并不是所有的犯罪都是免费的。
事实上,刘邦并没有打自己的嘴,“丹书铁券”也没有消除任何罪行的功能,其中“谋反”罪行不在“丹书铁券”的保护范围内。因此,韩信的死并不是“丹书铁券”没用,而是他的罪行不在“丹书铁券”的保护范围内。历史经典没有太明确的记载,但从拥有“丹书铁券”却未能逃脱灾难的大臣来看,这是真的。
唐朝以后,铁卷不是丹书,而是嵌金。《辍耕记录》记载,唐赐吴越王钱柳的铁卷形状像瓷砖,高尺余,宽三尺许,镶嵌着金色的卷词。誓言包括头衔、官职和成就。此外,还有“清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司不得加责”。
[img]85088[/img]
明朝的铁卷是按照唐朝的制度制作的,但“所谓的免死,除了谋反大逆,所有的死刑都是免除的。”然后免除革爵革薪,不允许旧封,但借其命耳”(明沈德符《野迪》)。明代的“丹书铁券”正式提出,除谋反大逆之外,可以免除犯罪。
铁券雕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优惠券的日期、名称、官方爵士乐和城市;第二,记录被赠人对朝廷的功绩;第三,皇帝给予被赠人的特权,如免死;第四,皇帝的誓言。根据延期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的英雄、重要大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赋予的各种特权。
汉代用丹砂填写铁券上的文字,称为“丹书铁契”,即“铁券丹书”。
明朝时,朱元璋刚登上皇帝宝座,就像唐代丹书铁券的风格一样,制作了大量免死券。洪武三年来,朱元璋奖励英雄李善长、徐达、李文忠、邓玉、冯胜为国公。唐河以下有28名封侯者。每个人都给了丹书铁券,这是历史上最集中的一次。
“丹书铁券”的保护范围很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想的那样。除了谋反,免死的次数也是有限的。例如,上述唐朝规定,“清恕九死,子孙三死,或者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汉朝也应该有类似唐朝的规定,但年代久远,无法验证。因此,我们不应该受到影视剧和一些喜欢哗众取宠的人的影响,认为皇帝不会说话。真正的“丹书铁券”在适用范围内仍然有用。没有一个皇帝敢杀有“丹书铁券”的有功臣,这也是为什么现任皇帝或者一些奸臣在杀了他之前,经常看到有“丹书铁券”的臣子想尽一切办法偷走。
丹书铁券真的免死吗?为什么韩信没有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