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是谁?戊戌六君子是怎么死的?
1898年9月28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杀害维新党人。1898年9月28日,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在北京被杀。
慈禧太后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逮捕了这六个人。9月28日,6人在菜市口被杀。
湖南浏阳人谭嗣同(1864-1898年)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湖,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大,只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攻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4岁。
康广仁(1867-1898年)名有溥,字广仁,号幼博,号大中。广东南海人清末维新派。康有为幼弟。早年不事举业,认为国家弱亡,都是八股囚禁人才造成的。曾经是浙江小吏,后耻官场污秽,腐败,弃官不做。1897年初,《知新报》在澳门成立,任总理旨在“发明民政公理”,前往上海,倡导女学校,与梁启超等成立戒纠足会,被守旧者诽谤。后来,闻康有为写道,光绪帝要求改革,即积极响应,主张在外交上与英国合作,在内政上废除八股取士制,开设学校,注重实践性学习,培养更多的新爱国者。1898年春,与梁启超一起进入北京,参与新政,助康有为拟新政奏稿,奔跑呼号不遗余力。戊戌政变时被捕入狱,谈笑自如,声称“如果中国能死,为什么要死?”不久,他和谭嗣同同同同时被杀。事年31岁。
字号晚翠的林旭(1875-1898)。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举人出身。好为歌诗。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请拒和议签署《中日马关条约》。内阁中书同年捐赠。1897年进入张元济等西学馆学习。闽学会成立于1898年,呼应粤、蜀、浙、陕各学会,推动维新运动。4月参加保国会发起,担任董事。因为仰慕康有为,受业于康。曾为康有为的《春秋董氏学》作跋,推扬本文经说。在百日维新中,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前夕,曾将光绪皇帝的密诏带给康有为,共商授救光绪的方法。政变时被捕,被杀。年仅24岁。
杨锐(1857-1898)字叔乔,又字钝叔。四川绵竹人。举人出身。1889年(光绪十五年)授予内阁中书,后晋为侍读。曾入张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职期间,经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提倡集精兵将军大举北援,保卫津沽。参加1895年发起强学会。强学会被封禁后,联合会中志士再次战斗。在强学会旧址的基础上,清廷成立了官书局,命令其参与选书。1898年春,蜀学会在北京成立,并在张之洞的《劝学篇》指导下成立蜀学校,兼职学习中学和西学。4月份被列为保国会,每次集会都经常在公共场合睡觉。光绪帝在百日维新中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与康有为相交,但变法主张多有不合,攻击康“多谬误”,声称要对新法“稍加裁抑”。政变时被捕,张之洞无法营救,被杀。
刘光第(1859-1898)字裴村。四川富顺人。中进士,1883年(光绪九年),授刑部主任。为官廉洁,不媚权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上书建议变法求强,刑部堂官看完震恐,不敢代表。1898年春列名保国会。在百日维新中,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曾与谭嗣同批评守旧派曾廉要求杀死康有为的奏疏,但往往违背维新与守旧之间的规定,尽可能处理政事“无新旧领域”,使“维新守旧,咸得其宜”(刘光第:《与厚弟书》、《中圣斋文集》)。政变时被捕,被杀。年仅39岁。
戊戌六君子是谁?戊戌六君子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