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不明白戊戌变法原本是一场变法运动,为什么却成了权力争夺的行动,
有人说,“戊戌变法”中的各种纠纷不是变法本身的问题,而是权力斗争的问题。这句话其实很有道理。
事实上,虽然守旧派不支持变法派的做法,但他们并不反对改变当时中国贫穷和虚弱的落后面貌。如果当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变化,他们一定很高兴。这其实是人之常情。旧的一切都证明了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智力有问题,否则为什么要保持不变?
[img]638194[/img]
比如慈禧太后,虽然从光绪亲政变法开始,她就一直抱怨,但她没有采取行动。与此同时,虽然有人在她面前诽谤她,让她再次亲政,但她并没有夺权。只是后来慈禧听说光绪和变法派准备囚禁她的时候,她先开始为强,抓住变法派,囚禁光绪。
如果变法派没有囚禁慈禧的计划和行动,慈禧可能不会中断变法,杀死变法者,囚禁光绪。
此外,如果有办法让清朝富强起来,慈禧实际上是积极支持的。例如,她后来支持义和团运动。她认为义和团可以打败外国人,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这表明慈禧并不反对改变。
另一个例子是荣禄。荣禄是扼杀“戊戌变法”最积极的朝中重臣,也是最顽固的守旧派。但事实上,荣禄的思想并不守旧。他也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据史料记载,荣禄多次与林旭等变法派谈到自己对变法的看法。然而,他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观念非常不一致。他有什么不一致?
第一,变法的范围不同。变法派认为,当时的清朝就像一座腐朽的建筑,必须迅速拆除重建。而且荣禄主张用修补的方法,哪里坏了哪里修补。第二,变法的重点不同。变法派认为,必须从制度和法律上进行彻底的改变,而荣禄认为军事和财政收入的改变很重要。为此,他让袁世凯进行小站训练,是他变法的举措。第三,变法的速度不同。变法派主张急变,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荣禄主张慢变,慢慢来,先试点,再向全国传播。
在这里,我们不评估改革学校的改革主张和荣禄的改革主张是好是坏。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我们只想表明,保守学校最重要的骨干部长并不不同意改革。
既然他们都支持中国应该改变,他们都支持改变。为什么守旧派最终要残忍地绞杀变法派?
事实很简单。变法刚刚启动,变法改革就成了权力争夺。
中国古代的所有改革都是这样的结果。商鞅的改革无疑是中国古代最成功的改革。但最终,为了夺取权力,秦惠王一上台就杀死了商鞅。他杀死了商鞅,但没有改变商鞅的方式。秦国仍然按照商鞅改革的内容向前推进。
[img]638195[/img]
王安石变法,也很快成为权力斗争。一是变法派王安石与守旧派司马光等人的斗争,二是变法派内部王安石与吕惠卿等人的斗争。而这场斗争,最终演变成了激烈的朋党之争,连皇帝都参与了整个朝廷的朋党之争。到了南宋,宋高宗还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事实上,这与王安石的变法无关,而是变法的性质迅速发生了变化,从变法改革到权力争夺。
戊戌变法也是如此。“戊戌变法”的整个过程是一套无条不紊的突变。光绪皇帝在短短几天内发布了数百条变法诏书。而且这些变法在舆论和制度上都没有保障,也没有明确的实施步骤。
此外,为了尽快实施变法,变法派进行了大量的人事调整。那些支持变法的人被推到了一个重要的职位。如果他们不支持变法,他们将站在一边。正是这种人事调整让守旧派不满意。包括变法派准备囚禁慈禧在内,这也是一种夺取权力的行为。慈禧没有权力。当然,她不高兴发动政变。
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特征。戊戌变法,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变法,最终未能逃脱这样的命运。
为什么戊戌变法最终会成为权力争夺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