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是指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11月发生的一次政变,宦官获胜,导致朝廷许多官员被杀。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的唐文宗不愿意控制宦官,并计划与李训、郑注一起杀害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的名义,将宦官头目敌士良骗入禁卫军后院杀人。仇士良发现双方战斗激烈。结果,李训、王涯、贾、、、、、等重要朝廷官员被宦官杀害,他们的家人也被牵连杀害。事件发生后,有1000多人被杀。史称“甘露之变”。
背景
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任宦官掌管禁军,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不可抑制。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杀害,另一位宦官王守澄立文宗为帝。
文宗对宦官的专权一直不满。大臣李训和郑注知道文宗有反抗之心,于是与文宗密谋杀害宦官。李和郑是王守成的介绍,可以进入朝廷当高职。文宗认为,与他们谋事不容易引起宦官的警惕。
当时外人只知道李、郑依靠宦官擅长威福,却不知道他们和文宗有别的秘密。大和九年后,文宗以李训之谋杀了曾参与杀害唐宪宗的宦官陈洪志,不久又以李、郑之谋杀害了王守澄。
虽然李和郑的共同目标是消除宦官的专权,但他们开始争取成功,发展成不同势力的局面。9月,李培被提升为首相。同时,郑注被派到其他地方担任凤翔节日使者。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援助,但内部还有另一个计划。如果清除宦官的计划成功,下一个目标是郑注。
过程
李训和郑注原本同意郑注以协助王守成的葬礼为名,带数百名精兵前来,趁宦官参加葬礼时一网打尽。然而,李训后来不希望郑注领功,所以他以自己的亲信担任了一些节度使者和北京的重要职位,秘密招募士兵,并提前采取行动。
大和九年(835年)11月21日,文宗和百官在紫辰殿早朝,左金武卫大将军韩约奏称左金武仗院石榴树夜生甘露,是吉祥之兆。李训等人劝文宗亲自去看。文宗去了含元殿,命宰相、中书、门下两省官员去左仗视察。大家都回报说,这不是真正的甘露。
文宗故意派仇士良等宦官去检查,李训等人提前隐藏甲兵,伏杀宦官。文宗还命王凡、郭行余分别带领河东、泰宁军前来,但河东军来了,泰宁军却不敢上前。仇士良到达后,看到韩约惊慌失措,又发现周围有伏兵,立即返回含元殿劫持文件回内殿。李训见此,叫金武军上前护驾。虽然金武军和其他举事兵卒杀死了少数宦官,但他们无法阻止宦官带走文件。
仇士良等人将文宗带回内殿后,派出神策军500人砍杀大臣,兵卒败败。对甘露的变化计划一无所知的宰相王涯逃跑后被捕。在刑讯下,他供认此事为宰相谋反,旨在将郑注改为皇帝。李训逃离长安,但最终被捕。仇士良等人秘密命令凤翔监军在其他地方杀害郑注。文宗也被迫同意王涯的供词。
在这次事件中,有成千上万的死者。除了李训和郑注,许多李训党羽被捕,首相舒元舆、王涯、贾等人被腰斩。“亲戚不问亲疏都死,孩子气无疑,妻女不死者也不是官僚。史称“甘露之变”。参与者的一些家庭成员前往昭义,使刘从忠被接受,暂时逃脱了灾难。然而,在刘从忠的侄子和继承人刘震于844年被杀后,他们作为刘叔叔侄子的亲信也被杀。宦官认为文宗事先就知道了李训、郑注的谋略,对文宗不满,文宗后来更受宦官压制,郁郁寡欢。
影响
“甘露之变”后,宦官牢牢掌握了军政大权,君主的废弃和生死也掌握在宦官手中,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宦官时代的开始。“世界上的一切都取决于北司,宰相只是写文件。”宦官“威胁天子,低头看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中书省、门下省官员入朝都与家人辞别,也许何时就会被杀。唐文宗更被宦官欺负,一次问当值学士周长:“我能方前代何主?“陛下尧,舜之主也是。文宗叹了口气,“我怎么敢比尧舜,周害汉献耳!“周柱:“彼亡国之主,怎么能比圣德?文宗说:“害羞,献受制于强大的诸侯,受制于家奴,以此来说,我不如!因为泪下沾襟,自然不再视朝。
后来,仇士良还干涉了唐文宗的继承人问题,杀死了唐文宗的杨贤妃、弟弟安王李溶、唐敬宗子陈王李成美。直到唐武宗时期,仇士良才死亡。唐宣宗时期,王涯、贾等受甘露变化影响的无辜者才平反,但宣宗也平反了仇士良。
直到朱温在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杀死宦官,唐朝的宦官势力才消失。然而,唐朝很快就因为朱温建篡夺后梁而灭亡。
唐代甘露的变化是怎么回事?甘露的变化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