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张皇后,河北兴济人,父为国子监生张岚,母金氏。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张氏选为太子妃;十月,立为皇后。孝宗爱皇后,不立妃嫔,皇后宫同居,如民间夫妻。孝宗以皇后故,颇为优待外戚,追封岳父张岚为昌国公,封妻弟张鹤龄为寿宁侯,张延龄为建昌侯。妻弟傲慢霸道,言官经常提出建议,孝宗努力调解。武宗即位后,严厉打击叔叔的傲慢行为。武宗无子而终,张太后、首辅杨廷、定策立兴王世子朱厚夫为新君,即嘉靖皇帝,引发了争夺名分的惨烈议礼。获胜后,嘉靖打击报复张太后,借此机会杀死其弟弟,张太后惨死,葬礼被严重减杀。
孝康敬皇后张氏(1470-1541年),明孝宗皇后,兴济人,父国子监生张澜。朱厚照生明武宗,朱厚伟哀悼王,朱厚伟太康公主朱秀荣。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被选为太子妃。弘治明孝宗朱佑门即位,为皇后。明武宗登基,尊为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上尊“慈寿皇太后”。明代嘉靖皇帝入继大统,称“圣母”,加上“昭圣慈寿”的尊号。嘉靖三年(1524年),加上“昭圣康惠慈寿”,改名为“阿姨”,15年(1536年),加上“昭圣恭安康惠慈寿”。二十年八月八日去世,“孝康端庄慈哲懿,赞圣敬皇后”,十月九日葬泰陵。
兴济(今河北沧州市北)人张皇后。按照明朝中期以后选后的制度,皇后一般来自平民之家。张的父亲张岚,原本只是一个学者,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督,也就是说,他从当地学校被送到国立最高学府学习,成为国子监督生。张出生在这样一个读书人家庭,家教自然还可以。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初六,张与时为皇太子的孝宗结婚。同年九月,张氏正式成为皇后。
在粉黛成群的后宫里,孝宗的情况确实令人费解。可能有以下原因:
首先,张后性格活泼,对孝宗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历史上被称为张后的“骄傲和嫉妒”。从她后来在政治斗争中的角色来看,张后确实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人。
二是大臣谢迁的劝诫。本来皇帝广纳嫔妃是很正常的事情,一般大臣也不会反对。比如成化朝时,群臣宪宗二十八九岁没有儿子,甚至上书要求皇帝广纳妃嫔。那为什么谢迁会多余一举呢?事情是这样的。弘治元年(1488年)2月,御马监左少监郭勇请预选淑女,孝宗服除此之外,还选了两名女子为妃。当时左春坊左舒子、翰林院侍读谢迁说:“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难忘吗?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但这件事却突然发生了?"这意味着,皇帝选择妃子,自然是应该的。但是,宪宗的陵墓还没有完工,皇帝居丧的草庐还是新的,怎么才能谈起选妃呢?孝宗号称孝治天下,曾为宪宗皇帝定下三年制——“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素服”。因此,谢迁既有这样一句话,选淑女作为妃子的选择就搁置了。
虽然明孝宗朱佑框对张皇后很好,但她的结局非常悲惨。她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没有孩子,奸臣江斌也很不忠。在太后和大学生杨廷和的禁令中,明武宗朱厚照的表弟朱厚荣被称为皇帝,历史上被称为明世宗。正德16年(1521年)3月世宗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上尊称“昭圣慈寿皇太后”,也尊称他的祖母邵氏为寿安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宗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逐渐显露出来。他尊封生母祖母,对张太后不太礼貌。如果有臣子上演,他会降罪,改名圣母为阿姨。张太后弟弟犯罪,张太后苦跪求情不果,一病不起。最后,晚景凄凉的张太后在嘉靖20年(1541年)8月崩溃,死后的头衔是孝康靖肃庄慈哲怡天赞圣敬皇后。而且她刚死后,世宗就把弟弟处死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12月,乙毛朔丙寅(12日)改为张氏称孝成靖庄慈哲易天,称赞圣敬皇后,并改为兴宗常皇后的“孝康”。
明孝宗朱佑彬孝敬皇后简介 明孝宗张皇后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