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瑞夫人是宋初最有名的女人。据说宋太祖和宋太宗曾经为这个女人而战。历史上有这样的事吗?
本文围绕华瑞夫人讲三个故事,从三个故事思考晚年太祖微妙的兄弟关系。
华瑞夫人原本是后蜀国君孟昌的贵妃费氏,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既美丽又聪明的奇女。有一首诗描述了“花不足以拟色,雄蕊很差”,表达了华瑞夫人的优雅魅力。蜀国灭亡后,孟昌投降,华瑞夫人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的悲伤:君王城上的树降下了旗帜,妾在深宫里知道,14万人一起解甲,没有一个是男人。几千年来,这让有识之士叹了口气。
华瑞夫人来到汴梁后,孟昌莫名其妙地死亡,华瑞夫人归宋太祖。面对权力,一个软弱的女人别无选择。太祖非常宠爱华瑞夫人,甚至忽视了政府,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太祖的弟弟赵光义跳出来明确反对。
故事一,在蔡京之子蔡绦的《铁围山丛谈》中记载,有一天,晋王赵光义跟着太祖打猎,花蕊夫人在一旁伺候,赵光义拉弓调弦,突然转身一箭射死花蕊夫人。
故事二,在太宗朝著名大臣王旦之孙王巩的《近录》中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更加生动,但主角被金城夫人取代。然而,据《桂思类稿》报道,孟蜀花蕊夫人,即宋金城夫人,这两个故事可以互相参考。说有一天太祖兄弟俩在后苑喝酒射箭,太祖亲自给赵光义倒了一大杯酒,赵光义坚持不喝。太祖再次劝酒,赵光义环顾四周,说:“只要金城夫人亲自折了一朵花,我就喝酒。太祖哈哈一笑,命夫人折花。赵光义立即张弓搭箭,一箭射向金城夫人后背,当时就射死了。赵光义立即下拜抱着太祖的腿大声哭泣,说:“陛下,你刚刚拥有了世界,应该把社会放在第一位!宋太祖竟然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喝酒射箭。
故事三,来自明末清初张朗的《余烬》,说自从华瑞夫人来到太祖后,太宗皇帝赵光义也很兴奋。有一天,太祖病重,半夜赵光义去看望哥哥,叫了很多声音都没有回应,赵光义就抓住机会调戏花蕊夫人。听到声音,太祖醒了,一看气半死,抓起床头的玉斧扔了过去。女王和王子一听到声音就来了。太祖气息奄奄一息。赵光义赶紧回到自己的住宅。那天晚上,太祖皇帝去世了。
华瑞夫人有着绝世的美丽和才华,但她的人生经历和命运是如此的悲惨和可怜。我以前遇到过孟昌。虽然我爱华瑞夫人,但我很卑鄙,没有任何成就。后来,我遇到了赵匡胤。他是一代杰出的人,但他没有真情。看华瑞夫人只是个玩物。即使华瑞夫人死在他面前,他也不会感动。
故事讲述了佛陀应该在这里结束的故事。但为什么一代英雄赵匡胤如此懦弱呢?这与他一生的辉煌成就和一杯酒释放军事权力的政治才能有些不一致。为什么太宗皇帝作为一个创造和平繁荣的国家,做出如此轻率的行为?雄蕊夫人什么时候死了?
让我们结合历史,仔细品味,也许能接近历史的现实。
太祖皇帝当时50岁,弟弟赵光义38岁。事实上,赵匡胤登基以来,21岁的赵光义逐渐成为仅次于赵匡胤的第二核心人物。自主持发动陈桥兵以来,赵光义已取代赵匡胤成为军中第一号人物。尽管在赵匡胤即位后的17年里,兄弟俩还算和睦相处,赵光义也韬光养晦,表面上还是顺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38岁,羽翼已经丰满了。已经离开军队17年了,高高在上的赵匡胤不知不觉被弟弟架空。而朝中第一重臣赵普,在不知不觉中也投向了赵光义的怀抱。在过去的几年里,赵匡胤多次贬斥赵普,根本原因是他离赵光义太近了。
至于和华瑞夫人调情,也许是赵光义的色心偶起,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一个38岁的成年人,作为一代国王赵光义,他的政治远见是非凡的,永远不会与凡人混在一起,只是因为冲动杀死了他哥哥的妃子,更多的将是一种政治测试。看看兄弟们对自己的挑衅会有什么样的态度。
面对心爱的女人被杀,赵匡胤为什么不生气呢?是赵匡胤心胸宽广,不在乎?不是。首先,赵光义的行为符合朝廷的道德。一旦他惩罚赵光义,他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舆论和历史官员的指责。相反,赵光义有很好的声誉;两者,也许赵匡胤心里暗暗怀恨在心,没有表现在脸上,将来会找机会收拾你!三者,也许此时赵匡胤已经深刻理解,无论是朝政还是军队,早已掌握在赵光义手中,自己生气也没用。
宋太祖的死一直是一个粉丝,历史上被称为“蜡烛斧”。你可以参考笨拙的文章“窥视宋赵匡胤的蜡烛斧”,这里只谈论与雄蕊夫人有关的事情。在这个故事中,雄蕊夫人还活着,与前两个有一些冲突。但我相信前两篇文章的内容,也就是说,在太祖晚年,雄蕊夫人已经死了。
首先,前两篇文章来自北宋名人,尤其是太宗王旦孙王巩,可信度很高。然而,《余烬记录》是清初张朗的作品,时间长,难以验证。两者,前两个故事中的太宗皇帝似乎行为轻率,但实际上是正义和阴谋的,这是优秀政治家的表现。但第三则中的宋太宗完全是个毛头小伙子,看到哥哥病重,就调戏哥哥的女人,看到哥哥生气了,一溜烟跑了。而赵匡胤也因此放佛而死,显得小肚鸡肠。
当然,很难确定历史真相。第三篇文章可能不完全是假的,至少说明两兄弟晚年矛盾加剧,难以相容。
太祖皇帝没有做出果断的决定,比如杀死赵光义。也许没有足够的时间安排,也许不忍心,觉得没有必要。从赵匡胤的三个誓言可以看出,在军人出身的赵匡胤身上,他仍然尊重朝廷官员和士大夫。也许他在最后一天晚上召见赵光义,希望赵光义在他面前发誓,把儿子当皇帝。而且赵光义也答应得很好,表现也很出色,所以赵匡胤放心地睡着了。
赵光义不是。他很久以前就雄心勃勃,不愿意成为王子,也不愿意把自己辛勤工作了十多年的权力交给侄子。于是他四处安排眼线,第一时间得知赵匡胤的病情,第一时间带兵入宫,夺取了最高权力。
宋太祖兄弟为花蕊夫人相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