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铁帽王”,起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是指世袭王爵。与其他亲王相比,铁帽王享有“世袭无替”的特权, 隔代不降爵;二是工资优厚,年薪1.2万,禄米1万斛;三是给予世袭充耳不闻的王府,又称铁帽子王府。
整个清朝有12个铁帽王,其中8个是在清朝开国之初取得成就的皇室,另外4个是在中后期政治斗争中被皇帝重用的皇帝。
开国之初,八位“铁帽王”有: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瑞亲王多尔根、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他们功勋卓著,获得了世袭无替的永久封爵。同时,他们还享有太庙的荣誉。
另外四个属于恩封,是清代中后期在稳定江山中立功受封的,即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奕、庆亲王奕匡。
在这十二位世袭王爵中,克勤郡王爵传世最多,共传13世。第一位克勤郡王是代善的长子岳托。岳托是礼亲王代善的长子。他从小就和父亲和祖先一起战斗。太宗崇德在第一年被授予婚姻之王,但他傲慢自大。他两次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于死亡。崇德三年,岳托病逝军中。乾隆四十三年,诏封克勤郡王,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被夺爵。
清朝开国初年封八位王,全部传世8世以上。
例如,礼亲王,从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开始,共传10世,12人攻爵,2人被夺爵。作为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他与清太祖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和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和瑞亲王多尔根主持立福临为帝。乾隆四十三年,代善于顺治五年病逝,享受太庙。
还有瑞亲王,共传11世,除追封外,共8王。我们都很熟悉第一位瑞亲王,那就是努尔哈赤14子多尔根。崇德元年被称为瑞亲王,因为他的战斗既聪明又勇敢,被称为“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皇太极死后,与礼亲王代善共立的太宗之子福临即位,被顺治称为“叔叔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拉城(今河北省卢龙县)的“皇父摄政王”,年仅39岁。乾隆四十三年追溯其为瑞忠亲王,配享太庙。
在12位世爵中,传世最少的是庆亲王,但在清末,王爵只有一代人。第一位庆亲王是乾隆皇帝17个儿子的孙奕匡,也就是乾隆17个儿子永林的孙子,也是最后一个被称为世袭的王子。光绪十年,被封为庆郡王。慈禧60岁生日时被封为王子,慈禧死后被载枫掌权,以缓解王子的世袭。1918年,他死于疾病,只有一代王子。
新鲜热词[铁帽子王]:铁帽王的详细说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