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靖的传说中,有人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李世积不回避李世民的禁忌?就连观音菩萨也回避了李世民的禁忌,为什么李世积不必回避呢?这是一个好问题,们来谈谈一些与禁忌有关的事情。
西方人表达对长辈的尊重,经常取和长辈一样的名字,有拿破仑三世、路易十六这样的名字,有时很麻烦,祖父母和孙子孙女的名字,不知道很容易区分。中国人表达对长辈的尊重,表现为他们不能直接叫自己的名字,甚至长辈名字里的字也不能直接写和说。用另一个词来表达是禁忌。这样也很麻烦,不知道的也容易出错,也会让后人在阅读时产生误解。例如,李白的儿子晚上抱着儿媳不能说:“你的皮肤真白啊”,至于他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第五代首相冯道,冯道,他的弟子读他的名字,总是改为“不敢说”,“道德经典”第一句话是:“道,非常道”所以他们读这样:“不敢说不敢说,非常不敢说”不明白也认为在说什么军事秘密。
年轻一代的父母应该避讳,皇帝的名字应该在全世界都避讳。汉武帝名彻,本来爵位里有个“彻侯”,那就不能用了,改名为“通侯”。汉宣帝原名刘病己,名字中的两个字都是常用词,为了不给天下添堵,宣帝登基后改名刘询。宣帝的决定很明智,否则连他爷爷的表哥霍去病都要改名,改什么名字?估计叫霍去疾。隋唐评书中有个英雄叫李元霸,就是这样改的。原型是李世民的兄弟李玄霸。清朝时,他避开了康熙皇帝的禁忌(康熙的名字叫玄烨)。
更令人沮丧的是东汉时期的庄子陵。他是光武帝刘秀年轻时的好朋友。他们的关系有多好?刘秀成了皇帝。他们在半夜喝酒聊天。当他们累的时候,他们会一起睡觉(别想歪,就是你)。子陵兄弟睡着了,把脚放在刘秀的肚子上。就这种友谊而言,刘秀死后,儿子刘庄继位。子陵兄弟的“庄”犯了大侄子刘庄的禁忌。他甚至改了姓,叫严子陵。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所以在唐代很长一段时间(避开皇帝,避开七代),这只“老虎”不能使用。老虎不仅被称为大昆虫,而且虎牢关也被称为武牢关。隋朝著名将领韩擒虎被改为韩擒虎。现在有一个词叫马子。这个词最初指的是夜壶,它的真名不是马子,而是虎子,这自然是一种禁忌。过去,带兵的将军必须检查虎符,并在唐代被改为鱼符。
回到李世积的问题,李世民对禁忌更加宽容。他规定,只要“世民”这个词不连在一起,就没有必要禁忌。比如我们上学的时候,历史教科书上讲了三省六部制,六部中有一个户部,实际上在贞观时期叫民部。虞世南、李世积也不必避讳。当李世民的儿子高宗李志上台时,为了表达对父亲的尊重,规定应避免单独的“世界和人民”,李世积改名为李积,民部也改名为户部。至于观世音菩萨,当然不必在李世民时期回避。在李志时期,僧侣们在翻译佛经时请示。佛陀和菩萨属于神圣和圣人。高宗说:圣人的话不必回避。观世音是一个外来词。翻译时有观世音、观自由、观音等多种翻译方法。观世音禁忌的说法是后代的民间附会。
赵匡胤成为皇帝,弟弟赵匡义改名为赵光义,赵匡美改名为光美。后来,光义再次成为皇帝,光美再次改名为廷美。很漂亮吗?婷美?广告代言合适吗?
皇帝至高无上,皇后也沾光了。唐玄宗的皇后号昭成皇后,玄宗的哥哥李成器改名为李宪,以避免弟媳妇的忌讳。
有些人避免偏执。唐朝宰相李德裕的父亲叫李吉甫。他甚至不想见周姓的人,所以他避开了偏旁的部长。宋代的刘文老,父名岳,一生不登五岳,“岳”与“乐”同音,他甚至不听音乐。宋诗人徐积,父名“石”,一生不与石碰边,脚从不踩石头,遇到石桥不得不,让人背过去。这样的生活太痛苦了。作为一名州官,田登不允许说“点灯”,只能说“放火”,于是有了“只允许州官放火,不允许人点灯”的成语。
有些人很慷慨。文学青年唐文宗名叫李昂。有一次,他与大臣裴素和刘静交流。裴素可能非常喜欢唐初诗人陈子昂。说到兴起,他张开嘴,闭上了陈子昂。他完全忘了犯皇帝的禁忌。文宗没有生气。他礼貌地提醒裴先生:“陈子昂字伯玉,你可以叫陈伯玉。”
还有一些人会开玩笑。宋代钱良臣的儿子每次读《良臣》,总是改读《爹爹》,直到有一天读《孟子》。:钱公子不假思索地说:“今之所谓好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今之所谓爸爸,古之所谓民贼也”
也有人为了一个禁忌导致了一生的悲剧。大诗人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有人写这篇文章,说“晋进”同音,李贺考不上进士。韩愈非常欣赏李贺,专门写了《禁忌》,为李贺鸣不公平,但最终无济于事。李贺二十七岁郁郁寡欢。
古代文化的禁忌:古人应该避免七代帝王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