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少有人把老师称为“西席”。古人为什么叫老师“西席”?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在《吕氏春秋尊师》中,他说:“生则谨养,死则敬祭。这种尊师之道也是如此。”既然老师处处被尊为客人,客人的位置当然是西面东面的座位。
《礼记·曲礼上》:“席南乡北乡以西为主;东乡西乡以南为主。”古人坐在地上,西方的座位是最高贵的。客人见面,让客人坐在西方表示尊重。这个座位叫“客席”,坐在这个座位上的客人叫“西席”。
古人最尊重老师,称老师为“西席”。主人坐在东西方的座位上陪伴客人,这可能就是称主人为“主人”的由来。
汉明帝刘庄堪称尊师典范。东汉大儒桓荣是刘庄的老师。刘庄即位后,桓荣仍被尊为客人。清人梁章菊的《称谓录》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为师礼,幸运的是太常府,让荣坐在东面,设几个。所以老师叫西席。”
“西席”一词在中国古代比较常见,刘宗元的《刘连州重礼》:“如果刘家没有孩子,往年怎么乞求西宾?”“西宾”就像“西席”,指的是老师。
这在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中最为明显。比如有的版本写道:“知道他要请西席教女儿。”有的版本写道:“因为闻到盐政想雇一个西宾,雨村就互相信任,谋求进去,安定下来。”
清钮秀《琵琶续编》:邹涛奋在《我母亲》中写道:“账中的人怀疑他的奸细,被困在账中,认为他是金星西席,但他解释了原因。”,“我母亲认为邀请一位西席老夫人总教是不好的。虽然家里很穷,但她愿意节衣缩食,并邀请一位老夫人省下来的钱。”
为什么古人叫老师[西席]?西席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