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孔子喜欢颜回?

据说孔老夫子哀叹“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颜回英年早逝,几乎让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天丧!“跟着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这么难过吗?孔夫子回答说,不像颜回这样的人难过,还为谁难过?鲁哀公问孔子:在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者。他有怨恨,没有把它发给别人,也没有犯同样的错误。不幸的是,他英年早逝,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勤奋的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夫子自己最喜欢的,无疑是颜回。

孔子为什么喜欢颜回?只要看看他是怎么称赞颜回的,就能知道一个大概的概念。

在孔子的弟子中,颜回可能是一个贫穷的家庭。一竹篮饭,一勺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受不了这种贫穷,颜回却是自得其乐,对此,孔夫子赞不绝口,连连说“贤哉回也”。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寒的孩子,学习却相当努力。孔子说:听了我的故事,总是聚精会神不开小差,大概只有颜回一个(“语言不惰的人,其回也是!”直到颜回去世,孔子还说:“死得可惜啊!我只看见他前进,从未见过止步。“颜回真是“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大概没有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学生,孔子也不例外。

孔子从教,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这就是所谓的“举一角不以三角反,则不复”(《论语·述而篇第七》)。在这方面,颜回大概做得很好。用子贡的话说,叫“回也闻一知十”。对孔夫子的学问,他能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合贯通,一以贯之,不仅仅是举一反三。孔子所谓的学习不仅仅是阅读。以我的肤浅理解,“学而时习之”的“习”有实习或实践的意义。孔子的理论中,“仁”字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请孔子说得更具体一点,孔子就说了四个“非礼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说:虽然我很迟钝,但我必须练习这些教诲。应该说,颜回确实做得很好。在他的同门中,几乎没有一个被孔子称为“仁”,有人问,孔子也回答说“不知道仁”。颜回是个例外,评价相当高。孔子说别人只是偶尔想到仁德,颜回长期不违背仁德,可以算是把“仁”字“落实到行动中,溶解在血液中”。

至于孔子的学说,颜回佩服得五体投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叫“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说:颜回对他没什么帮助,对他说的话,没有不感到心悦诚服的感觉。大概每个人都能理解这句话是批评还是赞美颜回。所以透露了一条信息,对孔子说的话,颜回只会洗耳恭听,点头称是。孔子可能也觉得这可能不是一件好事,曾经秘密观察,发现他私下和别人讨论,孔子的话也很好,所以他说“回来不愚蠢”。但仅此而已。颜回对孔子说的话永远不会穷到底,提出质疑,也不会像子路那样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快,甚至会和他争论,即使孔子说的话是矛盾的,他也不会表达自己的疑惑。

为什么孔子喜欢颜回?

@ 都是孔子喜欢颜回的原因,有的顺理成章,有的不是很健康。《论语·子罕篇第九》云:“子绝四:无意,无必,无固,无我。“无意是不随意猜测;没必要是不主观武断;无意是不拘泥固执;我只是不自以为是。这种“四绝”是有道理的,颜回也做得很好。在孔子的弟子中,只有三个人被称为德行,而颜回则排名第一(另外两个是闵子骞和冉伯牛),甚至被称为“复圣”。在孔子眼里,颜回可能是完美的。但在我看来,颜回最大的缺点是孔夫子说的“四绝”(尤其是“没有我”)做得太好,“克己复礼”和“克”做得太多,所以他失去了自己,只能成为一个复制品。颜回去世时的年龄,有的说31岁,有的说41岁。他的“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没有留下足够的表现值得称赞。除了英年早逝,这个因素不容忽视。

据《孔子世家》记载,老子给孔子发了一条信息,其中两句是“做人的人不能有自己,做大臣的人不能有自己”。我不知道这个记录是否可靠,孔子的“四绝”,孔子喜欢颜回是否与这两句话有关,但我认为人们可以有缺点,但他们不能没有自己。这是一个特别的警告。(宋志坚)


为什么孔子喜欢颜回?为什么孔子喜欢颜回?

,,,,

  • 孔子后代 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孔家后人的生活状况被揭露
  • 孔子后代: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成就。它在世时被...

  • 春秋五霸都有谁?为何会形成春秋五霸的局面
  •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都知道群国纷争,最后秦国统一。周天子势力逐渐的衰弱,让各地的诸侯实力大增,那么当然每一个人都想当老...

  •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儒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子是孔...

  • 解密:先秦墨家墨子到底是如何游说各国政要的?
  • 墨子是先秦王子中罕见的农民思想家。他深刻的理论不仅体现在政治领域,也体现在逻辑哲学上。他的话往往从小到大,甚至是类比...

  • 中国阿Q精神的鼻祖是谁?孔子的儿子孔鲤
  •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一些“阿Q”情结。鲁迅发现了这个“真理”,率先获得了文学版权,比如匕首射击,刺伤了许多人隐藏的心:“哦...

  • 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孔子高徒卜商生平介绍
  •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44岁。以文学著称,以孔子论《诗》为特色,孔子称赞:“商人可以说“诗”已经走了。”在孔门弟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