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票是人们旅行中常见的事情。近年来,铁路部门根据不断变化的现状,对退款规定进行了几次调整。根据今年9月1日起发布的梯队退款计划,旅客必须计算退款时间,以尽量减少损失。
如果你在中华民国坐火车,你就不用担心了。中华民国铁路规定,无论是开车前还是开车后,除非出现特殊原因,否则不会退票。中华民国火车站没有退款窗口。这一规定看起来很霸道,但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中华民国没有火车票预售制度。
从晚清铁路客运开始出现,到中华民国时期,火车票不能提前预订,只能在开车前购买。中华民国时期的主流规定是:大车站发车前两小时开始售票,小车站发车前一小时开始售票。也就是说,中华民国时期的铁路乘客在购票时已经确定了行程,一般不会改变,自然不需要退票。预售制度实施后,需要大量退票。
假如乘客在开车前买了票,但遇到紧急情况,可以退票吗?也可以,但是很难。
根据民国铁路的规定,如果乘客买了票,突然遇到疾病等紧急情况,真的不能旅行,可以向站长申请退票。这种退票需要足够的理由来说服站长。假如你找不到站长,或者说服不了站长,想要退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退票还收取手续费,具体金额为票金额的10%,但总金额不得超过2元。@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可以退票,那就是上车没座。
众所周知,民国铁路客车没有对号入座,都是上车自己找座位(见拙文《铁路客票对号入座追溯》和《北京青年报》2013年1月24日C2版)。为此,民国铁路还制定了配套规定:每列火车出售的票数必须与火车座位数一致。理论上,如果你买了票,上车肯定能找到座位,就像现在很多长途汽车一样。如果上车发现没有座位,售出的票肯定超过座位数,属于铁路责任。铁路负责退票,不收手续费。
但请注意,上述情况只存在于理论和书面规定中。事实上,民国铁路根本没有执行上述规定的技术条件和职业精神。车票通常是开着卖的,没有人考虑实际座位数。我们看了很多关于民国人坐火车的记载。当时的公交车,尤其是三等车,往往挤满了人。许多乘客甚至没有地方站,更不用说座位了。您想退票,可以乘坐下一列火车,但下一列火车的情况还是一样的。乘客耽误不了时间,只能吃哑巴亏。
即使你真的去退票,也很可能不会退票。《民国社会评论》杂志发表了一起事件:民国37年(1949年),一位老人在京广线干田站买了一张票。到达车站后,乘客太多,挤得连条缝都没有。他努力了很久,一直上不了车。老人拿着车票去退票,车站工作人员看了他一眼,打着官口说:“有什么退票,明天搭车!砰的一声关上了门。门外的老人,哑口无言,呆如木鸡。挤不上车也不能退票,没座想退票,简直就是梦!
民国时期的火车票售出后不予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