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带到中国末代皇帝长春的国宝有多少?为什么他把国宝存放在小白楼里?这些在战争中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旷世国宝经历了怎样的流通?京津古玩市场的“东北货”曾亮瞎了多少老收藏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白楼国宝经历了怎样的回归之路?在最近举办的档案讲堂活动中,长春市档案局特邀辽宁省档案馆原馆长、研究馆员孙成德为长春市民讲解小白楼国宝的下落。
记者:孙先生,你好,溥仪是怎么把这些国宝运到长春的?
孙成德:1932年,溥仪被日本扶养为“满洲国”傀儡皇帝,在长春建立了统治东北的伪政权。溥仪虽然从日租界潜逃,但不可能通过当时国民党军队的驻扎区携带从北京运到天津的所有财宝。随身携带少量珠宝玉器,大量法书名画、宋元善本等随后运往长春。溥仪到达长春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将参谋吉冈安运至长春,约70箱溥仪存放在天津静园的法书名画、宋元善本、珠宝玉石。当时,刘振英负责看管。
记者:溥仪为什么选择小白楼存放稀世珍宝?
北宋大画家李公麟的《三马图》在抢劫中至少分为三段,图为局部。
孙成德:去过伪满宫的人会发现,小白楼不显眼,面积小,大部分都是装书画的木箱、书画册子、挂轴。这些宝物最怕火,而小白楼周围没有建筑连接,所以不容易发生火灾。即使发生火灾,也相对容易扑灭。除了小白楼,缉熙楼客厅还有18个小金柜,里面有6盒汉玉100多件,其余都是古董金饰。
记者:溥仪带到长春的文物真品有多少?
孙成德:根据我的研究,有三个人的说法比较接近,也是最可信的。
一是曾担任溥仪侍卫的严振文,当时在天津专门管理这批宝物。根据他的记忆,从天津张园搬到静园,有30-32箱书画卷册,35箱宋元殿书,两个大金库,里面有古董玉器,30多个便携式小金柜。这些盒子里装着:法书名画约30箱,内装1300件,北京醇亲王府运天津,静园楼下室内存放;法书名相册页4箱,内装40件;书画挂轴1箱,内装21件;宋元版31箱,内装200件;殿版3箱,内装数不清;楼下仓库有两个大金柜,里面有两个皮盒,30多个便携式小金柜(长春后运19个,留在天津);8箱皮货,300件,和金柜一起存放。
第二,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载:“我们行动的第一步是筹备资金。方法是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宫中最有价值的书画和古籍运出宫外,运到天津租来的房子里。溥杰每天下学回家都要带走一个大包袱。这种盗窃活动几乎持续了半年多。运出的字画和古籍,都是优秀、精中取精的珍品。当时是内务府大臣和师傅清点字画的时候,我从他们选出的最好的产品中挑出最好的。我记得王羲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和《二谢帖》,包括钟友、僧怀素、欧阳询、宋高宗、米霏、赵孟复、董其昌等人的真迹,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原稿,唐王维的人物,宋马远和、夏贵、马林的长江万里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阎立本、宋徽宗的作品。"""运出的总数约有1000件手卷字画,200多本挂册和册页,200多本上下宋版书。”
第三,根据杨仁恺的《国宝起伏记录》,溥仪带出了故宫的1331幅名画,比清室善后委员会编的《故宫已失书画目》多出了113幅。杨仁恺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文物鉴赏家,他发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真实作品。他得出结论,他比较了《故宫已失书画目》和后来发现的名画。
严振文作为当事人的记忆应该更加准确,杨仁恺和严振文所说的1300多件名画更加可信。
记者:这些国宝后来是怎么丢失的?
孙成德: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溥仪从长春逃到通化栗子沟。在逃跑之前,他选择了一些轻便的金、唐、宋、元的名画和珠宝玉石。随着溥仪的逃跑,小白楼的国宝开始大量分散。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通化栗子沟丢弃;二是在小白楼被抢劫。
溥仪带到长春的国宝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