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家史。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共65卷。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记载了60年的历史。作者是西晋初的陈寿。 和前三史一样,陈寿的《三国志》也是私人修史。他死后,尚书郎范表说:“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友得失,有益风化。由此可见,《三国志》书成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陈寿的叙事很简单,三本书很少重复,记事也很详细。历代历史学家也非常重视材料的选择。史学界把《史记》放在史记上、《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被视为纪传体史学名。
《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写的,是根据《三国志》记载的历史改编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与历史事实并不完全一致,是中国四大古典名称之一。如果历史价值高于后者;如果论文价值高于前者。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