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贵族妇女通常戴皮帽和貂皮长袍。这种长袍比较宽,左翻领多,袖口窄,长袍长在地上。有些女袍是用红色织金、吉贝锦和蒙茸做成的。皇后、妃子和侍从穿着红兽锦袍、蓝丝绸金袍和琐碎的绿色蒙古衫。贵族和宫女穿红靴。“衣服在暮年闪耀,红靴在地上轻盈无尘”(萨都拉的《王孙曲》)描述了元代女士的着装。
元代最具特色的女帽是阿姨冠,也叫故故故,固定〔gu古〕、顾姑、固姑等。它上宽下窄,像一个倒过来的瓷花瓶。通常用铁丝和桦木做骨架,外用皮、绒、丝等粘贴,再加上金箔珠花等饰品,走路时,冠上的珠子摇晃,冠顶的羽毛枝在风中摇晃。这是皇后、妃子、大臣妻子戴的贵冠。有诗这样描写:“双柳垂丫不一样梳,醉了马上扶倩人。江南有眼何曾见,争卷珠帘看固姑。"(蒋平仲《山房随笔》引聂碧窗《咏北妇》)这个女冠可能与蒙古族的生活习俗有关。他们过着游牧生活,在荒原上骑马,冠体高耸,易于辨认。元朝灭亡后,这种冠式消失了。
元代妇女,无论贵贱,都可以装饰假发(上下狄)〔di笛〕发髻。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梳着霜雪般的(上下狄)髻,怎么戴金锦盖头?”这里描述的是假发。
姑姑冠
戴耳环在辽、金、元也很流行。男人和女人都戴着,女人多。辽墓出土的一对耳环,用极薄的金片模压成立体凤形,中间空心,高冠翘尾,口号瑞草,展翅飞舞。以金为主的金耳环。有的用金丝做成圆形支架,支架上镶嵌着各种宝石;有的耳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用金丝做成长方形框架,框架内镶嵌着各种珍宝,框架顶部装饰着金花。玛瑙、白玉或绿松石通常用于元代耳环的前部。
;
辽金元服装:元代妇女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