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篱和帘帽都是为女性出行时,为了遮住脸,防止路人窥视而设计的帽子。这种帽子大多是用藤垫或毡帽做成帽形骨架,粘贴丝绸,有些是为了防雨,然后刷桐油,然后用肥皂纱装饰在帽檐上,使其下垂以阻挡面部或全身。装饰在帽檐上的皂纱称为帽裙,幕篱的帽裙可以遮住身体。到永徽(公元650-655年)后,帽裙缩短到颈部,称为帘帽。窗帘帽的四缘改为挂一圈网,不妨碍视线,一些精致的还在网帘上加饰珠翠,显得十分高贵华丽。
幕篱原本是胡羌民族的服装风格。因为西北有很多沙子,所以用幕篱来掩盖沙子的侵袭。原本是实用的,但传到大陆,与儒家经典《礼·内侧》一起:结合封建意识,“女人出门一定要拥抱自己的脸”,幕篱的功能主要是防止路人窥视女人的脸。屏蔽风沙的实用功能转化为反映封建思想的屏障功能,幕篱的形式逐渐演变为幕帽。到唐高宗神龙(公元705年至707年)年间,幕篱完全被幕帽所取代。在宋代著名的绘画《清明上河图》、元代永乐宫壁画和明代《三才图会·衣服图会》中,可以看到窗帘帽的形象,表明窗帘帽符合封建社会封闭女性的意识,可以始终保留。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妇女的幕篱和幕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