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东吴四大都督是谁?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成就

说到三国,人们经常谈论蜀国和魏国。事实上,吴国不容忽视。它的土地和人口都超过了蜀国。除了依靠长江天险,孙权还可以称霸江东,更依靠自己优秀的文臣、武将。文臣包括张昭、顾庸、诸葛瑾、吕范等,武将包括甘宁、太史慈、攀张、周泰等,其中四位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鲁迅)给后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诸葛恪、陆抗等后期无论是名气还是功绩都无法与四大都督相比,这里就不讨论了。

东吴第一任都督周瑜与孙策一起评估了江东,为孙权建立了基地,是三国水军将领的领导人。其战略思想是巩固江东,攻占荆州,北伐中原。在赤壁之战之前,考虑到东吴的实力,周瑜不得不接受鲁肃联合刘抗曹的战略思想。事实上,他根本不想联合刘备。相反,他想在刘备实力不强的时候消灭它。从赤壁之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里只讨论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正史)。曹操攻占荆州后,孙权犹豫不决,周瑜和鲁肃一样强大,使孙权下定决心。赤壁之战期间,周瑜凭借自己的智谋,带领孙、刘联军打败曹操。他用反对计令曹操杀蔡冒、张允;用苦肉计,命黄盖诈降;用火攻计,火烧曹操战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立下了盖世奇功。可以说没有赤壁之战,没有周瑜,就没有江东,就没有后来的吴国。据说周瑜在东吴四大都督中贡献最大。不幸的是,周瑜的儿子,都不争气,不务正业,经常惹是生非,如果孙权没有看到周瑜的面子照顾,早就被杀了。

鲁肃,东吴第二任都督,周瑜临死前推荐。其战略思想是巩固江东,占领巴蜀,控制长江流域,与荆州合作,在适当的时间出兵中原,否则在南方占主导地位,类似于诸葛亮的龙中对。曹操攻占荆州后,鲁肃及时将战略调整为联刘抗曹,并一生强烈主张孙刘联盟。鲁肃一到江东,就向孙权指出,汉不能复兴,劝他早做计划。可以说,鲁肃是东吴四大都督中最具战略眼光的,也是我最佩服的。当时东汉13周,曹操已经9周了。如果不联合刘备,江东也不会保证。只有孙刘联合起来,孙权在东,刘备在西(刘备后来获得了西川和汉中),共同蚕食中原,才能既保护自己,又扩大力量。若孙刘火并,曹魏出手,吴、蜀都将不保,这与诸葛亮所见相同。

东吴四大都督是谁?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成就

吕蒙,东吴第三任都督,鲁肃临死前推荐。其战略思想不明。吕蒙的主要功绩是趁关公进攻樊城时,迅速出兵,白衣渡江,攻占荆州。关公败麦城时,设计活捉关公。关公死后不久,吕蒙就死了。直接破坏孙刘联盟的吕蒙白衣渡江。如果后来刘备伐吴,曹丕听从刘烨的建议,出兵江东,东吴就不保了。事实上,江东出兵荆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刘备拥有西川,占领荆州,夺得汉中,不仅让曹操恐慌,也压制了东吴(荆州是江东的门户,西川在长江上游)。但根据我的分析,如果关公占领樊城,刘备集团很可能会放弃荆州或其中一些(江南三县已经放弃给东吴),以免破坏孙刘联盟。占领荆州,主要是为了直接攻击皖洛,而有了湘樊(可与上庸、汉中连成一线),东线攻击曹魏的起点更接近其腹地。可以说,白衣渡江破坏了诸葛亮的隆中对。

东吴第四任都督鲁迅临危受命。他自己的战略思想,先灭刘备,后伐中原。鲁迅的主要成就是夷陵之战(与关渡之战、赤壁之战、湘樊之战并称三国四大战役)击败刘备,拯救江东。夷陵战争结束后,鲁迅想进川,但听到曹魏来袭的消息后未能成功。鲁迅还帮助孙权讨伐山越暴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夷陵战后,守卫荆州,治国安民,政绩突出,后拜为丞相。遗憾的是,后期没有被孙权信任,被逼死。鲁迅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子陆抗也是出类拔萃的能力,真是老子影响儿英雄。


东吴四大都督是谁?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成就东吴四大都督是谁?东吴四大都督各自的成就

,,,,,,,,

  • 秦朗作为曹操的继子,曾经破坏了鲜卑十万的铁骑权
  • 在《三国演义》第102回中,出现了一个名叫秦朗的人物。在小说中,他称这个人为魏国的前将军,并带领军队与司马懿一起与诸葛亮...

  • 解密:为什么三国著名谋士徐舒进曹营一言不发?
  •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 英雄招聘人才,志士选择明主,这有点像现在一些单位的双向选择。 好处是打破铁饭碗,有前途。显然,徐...

  • 蜀汉能臣廖立:因批评刘备的战略决策而被免职
  • 蜀国官员批评关羽免职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蜀国有廖化,所谓“蜀国没有将军,廖化是先锋”。事实上,蜀国还有一个姓廖...

  • 蒋琬简介 蜀汉治理政治事务的最高负责人蒋琏生平
  • 蒋琬(?—246年),汉族,零陵湘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当刘备第一次进入蜀国时,他被任命为广都长。后来,不理政事激怒...

  • 三国唯一的战神父子:孙坚和孙策驰骋江东
  • 乱世三国时期,英勇的战神很多,但战神有多短命,吕布死了。关羽、张飞等人虽然有后代,但后代与前辈的武力值相比打折太多,...

  • 刘禅是什么样的人?诸葛亮对他的评价如何?
  • 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如何?刘备与诸葛亮君臣关系的和谐与美好得到了历代有识之士的高度赞扬,被认为是封建社会最理想、最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