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特色的衣服有三种,一种是大袖衬衫,二种是裤褶和裤裆,三种是不拘仪表的宽袍。
大袖衫
魏晋时期,衬衫不仅是玄人,也是上流社会的服饰特色之一。它是在传统汉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的衬衫和现在的衬衫不一样,形状和衬衫差不多,但是袖口不一样。袖口有祛者为袍,无祛者为衬衫。也就是说,衬衫不接受袖口,不去除,袖口宽敞。“衬衫,无袖端也是。”是指衬衫和衬衫的区别。
由于不受衣服去除等部门的限制,魏晋时期的服装越来越广泛。“一袖大,脚断成两条,一条裙子的长度,可以分为两条。”它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并一直影响着南朝的服装。从王子和名人,到李舒人,都是宽大的衬衫和大袖子,赞美博带。这种情况可以从传世的绘画作品和出土的人物图像中看到。
裤褶与裲裆
裤子,战国时期已有少数人所穿,实际上是赵武灵王引进的胡服之一,经过数百年的演变、改进、不断完善而形成。
裤子褶皱起源于汉末,但此时的裤子褶皱系统不再是汉末的风格。它的形状比以前的汉式夹克窄,长到膝盖;裤子宽松,长到脚上。这种服装主要在汉魏时期穿在军队里。经过几次南北交流和形成,魏晋后广泛应用于民间,成为汉族的普通服装和便服。
穿裤褶的陶俑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和南方的服饰深受北方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当时除了裤褶,裤裆也是北方广泛穿的。
所谓的胯部,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背心或肩膀的意思,它的意思是阻挡背部阻挡心脏和胸部。它的形状也类似于现在的背心,前后,肩膀上有两条腰带,腰部系着皮带。
虽然胯部是男装,但女人也可以穿,但女人一开始穿更多的外套,然后穿领夹克,这种穿在今天的女装中仍然可以看到,是胯部穿在今天的衣服延续和残留,但今天穿不是胯部,而是肩膀的形状。文化的继承总是一个改变吸收和再吸收的进化过程,很少有间隔和跳跃。
除了大袖衫、裤褶、裤裆,男人还穿着长袍、裤子、裙子等。
此外,此时流行的衬衫,袖口可以尽可能放宽,袖口的宽度可以是中国历史上除宋代以外最宽的时期。
南北朝宽大的衣服袖口
衣服的长度随时都在变化。金书五行志云:“孙休后服装制度,上长下短。积领五六,衣居一二;武帝泰一开始,衣服上节俭,衣服上压腰;元帝太兴中,是时候让衣服的人又上短,带才到腋窝。“抱朴子·嘲讽”说:“丧乱以来,事情屡变,冠衣服履,袖子财制,日月变化,不确定。乍长乍短,一广一窄,忽高忽低,或粗或细,装饰无常,同样快。好事,朝夕仿效,所谓京战贵大眉,远方也有半额。“这些话类似于汉代的童谣,这是对南朝服饰的描述。
南朝的服装风格一般趋于宽广。《晋书五行志》说:“晋末都是冠小衣服,风流相似,舆台成俗。”颜氏家训也说:梁世的士大夫都是好衣服,衣服和腰带都是好衣服。晋处士冯翼衣大袖衣也是如此。
魏晋南北朝的男装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