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怎么读?
桓温【huán wēn】
桓温(312~373),中国东晋将军。字元子。东晋桥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娶明帝女南康公主为妻,拜徐都尉。带领三次北伐,旨在收复中原,代晋称帝。
偏安江南的东晋朝廷尽最大努力遏制和阻挠主张北伐的人。永和二年(346),桓温乘成汉政权腐败,人心松懈,率军沿江直行,次年,平定蜀地,声誉极高。五年来,北方再次陷入混乱,桓温多次要求乘机北伐。六年来,朝廷以扬州刺史殷浩为中国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委以北伐为重任,试图对抗桓温。九年来,殷浩大败而回,免为普通人,内外权力随后聚集在桓温身上。十年二月,桓温首次北伐前秦。今年4月,桓温在陕西蓝田击败前秦派来拦截的数万军队,前秦主傅健以数千人退役长安。但桓温并没有乘胜进攻长安,而是等待敌人自溃,最终因军粮不继而在6月被迫撤退。
2012年7月,桓温第二次从江陵北伐,8月,大败羌族豪酋姚襄的军队,收复洛阳。桓温建议在隆和元年(362)迁都洛阳,主张永嘉以来流传的北方人全部迁回河南。南下士族纷纷反对。东晋大臣互相猜疑,互相牵制,力量内耗,给前燕一个机会。洛阳终于被前燕占领了。桓温在兴宁元年(363)进入大司马、都督中外军事。北伐前燕决定为代晋树立更高的威望。四月,桓温率步骑自阿姨(今安徽当涂)出发,仅仅几个月,就以惨败告终。太和六年(371),桓温废帝奕为东海王(即海西公),改立简文帝,以大司马镇姑姑为政。第二年,简文帝死了,桓温要求加九锡,作为代晋的图谋,但很快就死了,由他的弟弟桓冲代领导。
桓温怎么读?历史上桓温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