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桓温北伐的故事:桓温北伐结果如何?

桓温最近很着急。看到洛阳沦陷西晋近4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北方南下士族(以下简称“北一代”),如王导、于亮相继去世,北二代、北三代相继主导。他们对北方的印象越来越模糊。当时不像现在的通信发达,很多北三代都不知道洛阳是什么概念。谁还能提起精神来收复故土?

就在这时,北方传来了一个好消息,那里乱七八糟。赵国主石虎死后,内部发生了政变。后来,赵将军冉闵成为皇帝,建立了魏国。鲜卑贵族慕容建立的前燕摧毁了冉魏。氏族贵族傅健也趁机占领关中,建立了前秦。

北方的情况给了东晋一个很好的机会,什么时候不征服?桓温写信给晋穆帝出征。

要不要北伐,要不要派桓温北伐,这是个问题。对于桓温的要求,朝廷出于两个顾虑没有答应他。首先,祖蒂和于亮都北伐过,最后都走了。他们不想再折腾了。小朝廷只是小朝廷,至少也是一个幸福的窝。第二,我担心桓温的功勋会越来越大,很难保护自己的异心。北伐只能增加他的军事和政治资本,这是必须预防的。

桓温北伐的故事:桓温北伐结果如何?

一般来说,朝廷不支持北伐。王导的侄子、书法家王羲之是强烈反对北伐的官员之一。他反对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北伐要求万全,主要是占领现场,获得人口等实际利益。你桓温直接捣河洛的主张意义不大;第二,运输困难。10万士兵通常需要三倍的人力物资后勤,很难支持吴越的长期供应线;第三,东晋的本土兵力不如北方,大部分官员都是士族继承的,战斗力弱,难以取胜。

然而,这个机会是罕见的,@ 朝廷妥协,答应北伐,但不是派你桓温,而是派一直与桓温明秘密斗争的殷浩领导北上。晋穆帝试图尹浩胜利,取得巨大成就,不仅从北伐中恢复了一片土地,而且制衡和削弱了桓温的力量。

不幸的是,尹浩是一位只有虚名、没有军事才能的文人。他被派往洛阳,被羌族打败,伤害了1万多人,甚至失去了粮草武器。朝野上下,对尹浩的质疑和不满突然增加。桓温趁热打铁,要求朝廷撤职。晋穆帝别无选择,只能撤职,同意桓温带兵北伐。

因此,这是一个打击桓温的阴谋,反而打击了晋穆帝本人。

祖提北伐受后方约束,余梁北伐对方太强大,不成功,尹浩北伐不懂军事不成功,那么桓温呢?你能成功吗?在每个人的怀疑中,桓温开始了他的三次北伐之旅。

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354年,桓温统率4万晋军,从江陵出发,攻打前秦。前秦开国君主符健也派出5万名雄兵奋力抵抗,结果只有6000名老弱被桓温的雄师打败。傅健不得不退守长安,挖沟筑壕,严防死守,转移人口物资,抢麦田。晋军乘胜追击,进驻霸上,见晋军,关中民众前往劳军,许多老人痛哭失声:“没想到今天还能看到官军!桓温已经围住了长安团团,只要假以时间就能成功,无奈军粮不济,只好抱恨而归。桓温被迫迁徙关中3000多户人民撤回江陵。

这里有一集,桓温驻军灞上时,王猛(后来成为前秦宰相)听到这个消息,穿着麻布短衣,径投桓温大营求见。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公开场合,一边捉虱子,一边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看到这一幕,暗暗称奇,脱口而出地问:“我奉天子之命,率领10万精兵战义攻打反贼,为人民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没有人来找我服务。原因是什么?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你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你却不渡过灞水把它拿下来,大家都摸不透你的心思,不来。桓温确实有自私,:当你恢复关中时,你只能得到一个虚假的名字,但领土必须落在朝廷;与其消耗力量,失去与朝廷竞争的优势,为别人做婚纱,不如留下敌人的自尊。一句话触动了桓温的心病,过了很久,桓温才抬起头慢慢地说:“江东没有人能比得上你的才华!临行前,他给王猛华车良马,并给予高级官职都护,请王猛一起南下。王猛认为在东晋朝廷,他很难有所作为,所以他拒绝了。

两年后,桓温第二次北伐,羌族首领姚襄进入许昌,随后进攻洛阳。桓温出师征求姚襄。路过金城的时候,桓温看到他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已经长大了,无限感慨地说:“木如此,人怎么能堪!并攀抚着柳枝,泪流满面。桓温真是个军事天才。经过几场战争,他打败了姚襄,收复了洛阳及其周边地区。桓温进驻洛阳,经过草草修缮,上表皇帝。他劝晋穆帝还洛阳,但朝廷一方面偏安久居,贪图安逸。另一方面,他担心桓温不同意“威胁天子命令诸侯”。桓温上书十几次,晋穆帝一直没有答应。@ 桓温不得不挥师还晋,光复之地和洛阳重重落入北方胡族之手。

桓温两次北伐都失败了。他不甘心,于是在公元369年第三次北伐,率领5万晋军讨伐前燕政权,一路打到方头(今河南省疏浚县西南部)。因为前燕慕容垂切断了晋军的军粮,桓温不得不撤退,中途被慕容垂800铁骑打败,晋军损失了3万多人。桓温再次带着仇恨回来,深感羞愧。

桓温的失败虽然存在军事指挥失误和军需不足的问题,但东晋朝廷执政的士族不支持。他们对北伐成败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不能成为失败的重要因素。

然而,桓温完全放弃了北伐的梦想,让后人再次完成这一使命。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后来的南宋也是如此。北伐已经成为一代人的梦想。

桓温是一个历史争议人物。后人指责桓温的北伐主要是为了取得成就,提高自己的声誉,而不是真诚的北伐。对于这种说法,我不这么认为。北伐取得一定成效是不争的事实,促进了民族融合,激发了一代人的光荣梦想。为什么人们必须公开无私才能成为理想状态?为什么要为利己利人利国家的行为穿上有色的外衣?岳飞北伐没有个人成分吗?实现野心不也是私欲吗?桓温后来的行为否定了他以前的做法吗?如果是这样,那绝对是不客观和不公平的。

无论如何,北伐一直是东晋人的梦想,桓温大胆地去做,值得称赞。

北伐的杰出成就使桓温成为世界著名的英雄。然而,桓温认为自己才华横溢,掌握着权力,却未能恢复中原,成就世界的名声,这足以让他后悔一辈子。随着权力的不断增强,桓温的野心越来越大,所以他逐渐有了篡位和自力更生的想法。但最终,由于权力的失败,他没有成功,很快就死了。


桓温北伐的故事:桓温北伐结果如何?桓温北伐的故事:桓温北伐结果如何?

,,

  • 揭秘:东晋宰相谢安和飞水之战不得不讲故事
  • 谢安:谢安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表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兵一举击败前秦80多万军队,不仅让国...

  • 司马德宗究竟是不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
  • 关于司马德宗的生理状态,各种史籍的记载如出一辙。《晋书·安帝纪》称“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

  • 楚蒜子,东晋奇女子:六位皇帝一生三次垂幕听政治
  • 东晋历史上有一个传奇女人。她天生丽质,优雅,但命运总是和她开残酷的玩笑。自从她成为女王以来,她一生中经历了六位皇帝...

  • 王羲之是怎么死的?书法家王羲之累死了吗?
  • 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字义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心研...

  • 前梁太祖张轨:因永嘉之乱被迫割据独立名臣
  • 张轨(255-314年),字士彦,雍州安定县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以儒学著称的张轨家世孝廉...

  • 东晋名臣温桥:平乱不久就去世的人,像丧亲一样哭泣
  • 当建康城被收复时,叛军们忙着逃跑。在恐慌中,没有人能照顾到一个孩子,那就是9岁的皇帝司马衍。义军冲进城市后,他们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