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静第六子,第一名从嘉,字重光,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年贡为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掉唐号,改名为“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吻,以示对宋廷的尊敬。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到汴京(今开封),被封为右千牛卫将军,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7月7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画、通音律、诗文都有一定的造诣,尤其是词语成就最高。李煜的话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受李静、冯延思等的影响。语言生动,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他死后的词作题材广泛,意义深刻,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在李煜的一生中,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人,他忽视了治理国家。虽然他也实施了一些轻刑宽刑的仁政措施,但他无法在困难面前坚持下去;面对北宋强军的压力,虽然他坚持抵抗一年多,但最终还是成为了亡国之君。然而,他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在历代帝王中却很少见,尤其是他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精书法,善于绘画,通过音律,诗歌和文字都有一定的造诣,尤其是词汇的最高成就。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它的早期作品承载着晚唐以来的“花间派”风格,美丽而柔和;后期写亡国之痛,感伤而悲伤,震撼人心。
谁是中国文学成就最高的皇帝?他人生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