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东迁是东周初周王室将首都从镐京迁往洛邑的历史事件。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赞美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沈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助,诸侯因之前被烽火戏弄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终被杀在历山,西周灭亡。后来诸侯以王子宜臼为王,为周平王。因为镐京地震受损,破碎,接近荣、狄等外患的威胁,平王在即位后的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保护下,将国都迁至罗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全国各地的诸侯才知道,原来的犬戎真的进了镐京。于是,他们带着大队的人来镐京救援。诸侯们打退了犬戎,把原来的王子当成了天子,也就是周平王,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封国。
没想到这些诸侯前脚一走,犬戎后脚又进来了,而且经常进攻。当时京师宫被烧毁,国库亏空,西部很多土地被犬戎占用,边境烽火年复一年。因此,平王与群臣商议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周公反对道:“不好!洛邑虽然生活在世界上,但四面受敌;至于镐京,左边有萧山、函谷关,右边有陇蜀,沃野千里,绝对可以称之为天府之国。现在,如果大王想放弃镐京,迁都到洛邑,臣认为不行!“平王没有听周公的建议,把都城迁到了洛邑。平王东迁,没有迁徙丰、镐二京的人,所以在洛邑建国时,只能依靠诸侯的力量,从此落入诸侯的控制之中。诸侯各霸一方,展开了500多年的残杀。
从东周开始,周平王迁都洛邑,其中周平王执政50年。
洛邑,又称周,是周武王在牧野战争中东征灭商后选择的新都建设地址。洛邑位于伊水和洛水地区的夏人故乡。周武王决定集中殷人的残余力量,以加强位于西方以丰镐为中心的周人对他的控制。武王计划好后,他死于新城开工。
后来,武王的弟弟周公接手了建设新城的重要任务。大约一年后,这座新城基本建成。周公将殷人移到这里,并驻扎在军队进行监视。在西周王朝统治期间,洛邑作为西周的东都或陪都,其地位也非常重要,但与浩京相比仍然是次要的。直到周平王迁都,洛邑才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首都。
因为周平王是杀父夺位的,周天子在诸侯之间的威望因为尊重礼制的诸侯而直线下降;在此期间,周王室更加虚弱,但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东周从一开始就呈现出王室衰落的趋势。
虽然已经离开了镐京,但周天子的和平日子并不多。罗邑王城仍经常受到荣迪的入侵。在荣迪的侵蚀下,周平王对京畿道的控制范围日益缩小,最终沦落到今天洛阳城附近只剩下的地盘。与此同时,周天子也逐渐失去了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控制的军事力量。为奖掖支持周王室有功的晋国、郑国等诸侯,周王室先后将周围的一些土地分配给他们。四年(公元前673年),周惠王将虎牢关以东的地方给郑国,陕西东部的酒泉地区给郭国。17年(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将黄河以北的温地送给晋国。这种行为导致周王室的领土不断缩小。事实上,它的实际占有领域从东到兴阳,从西到潼关,从南到汝河,从北到黄河。14年(公元前638年),随着秦晋征服陆浑,将其内人迁至中原伊川,周王室的领土进一步压缩。仅根据河南省西北部分土地,方圆只有100或200英里,其面积远远不能与稍大的诸侯国相比。
辖区减少,财政匮乏,周天子原本超越其他诸侯的政治经济资本烟消云散。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本依靠西周时期旧的政治经济形势建立起来的一套全面的礼仪制度,也是“礼崩乐坏”。天子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往往被有实力的诸侯鄙视。周襄王即位后,他甚至找不到一辆马车供天子乘坐。他不得不派人去鲁国要。结果,鲁桓公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诸侯不贡车服”赶了回来。周景王曾指责晋国王室为日常用品进贡,但被点击的谈话以从未被周王室赠送为由拒绝。周景王立即数了数周王室对晋国的奖励,说出了沉默的谈话。这就是成语“数典忘祖”的起源。然而,周景王的聪明并不能缓解周王室的财政危机。
郑国的大臣子叔叔曾在谈到晋国执政范献子与王室的关系时打过一个例子:如果酒瓶是空的,那就是酒瓶的耻辱。在这里,子叔叔把周王室比作酒瓶,而晋王室比作酒瓶。这个比喻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周王室当时对诸侯国的经济依赖。
在西周时期名字多、系统严密的礼仪系统中,列鼎制度是最重要的。鼎原本是一种烹饪食物的器具,后来由于在祭祀仪式中的重要地位,逐渐神圣化,成为权力的象征。根据《周礼》的规定,祭祀时,天子列九鼎,诸侯列七鼎,卿大夫列五鼎,士列三鼎,死后也以同样的数量陪葬。然而,在春秋时期,这一制度早已被不把周天子权威放在眼里的诸侯们摧毁。
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年),南方楚灭申,从此领土直接毗邻周王室。后来,楚庄王争霸中原,陈兵在周王室边境数万人,并向周王室派出的医生王孙满询问周天子九鼎的重要性。这就是成语“赢得中原”的起源,楚庄王赤裸裸地暴露了他取代王室的野心。从表面上看,在地下长眠的诸侯更肆无忌惮地违反了礼制。考古学家在发掘河南云太子墓时,在墓中发现了七鼎。根据礼仪制度,王子可以使用七鼎,而王子和卿医生只能使用五鼎。连小郭国的王子都用七鼎,那国君当然用九鼎,这无疑是一种侵略。在春秋时期,这种在西周时期肯定会导致死国灭亡的行为是很常见的。
另一件能表现出周天子权威的事情是“巡狩”。所谓“巡狩”,就是每隔九年,周天子就要出行祭祀名山大川,考查诸侯政绩,并根据考察结果重新分配诸侯爵位。然而,自周平王东迁以来,天子几乎没有巡逻过。泰山脚下原本有一块周王室的田地产品,其收获是专门为周天子祭祀泰山而设计的。由于周王室不能直接管理,它被交给郑国耕种。结果郑国看到周天子久不巡狩,便把这块地据为己有,并用它交换了鲁国的另一块领土。
虽然从祭坛上摔下来的周王室已经接近西山,但周天子仍然以“世界共同主义”的名义对诸侯有一定的吸引力。一些地方的诸侯开始寻求政治利益,因为他们的经济和武装力量的强大发展。在王室的旗帜下,他们“威胁天子命令诸侯”,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政治利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367年左右,东周王室因权力争夺分为东西两部分,成为与各国平等的诸侯之一。
平王东迁的过程简介:平王东迁的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