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如何客观评价汉武帝罢废百家独尊儒术?

如何客观评价汉武帝罢废百家独尊儒术?

是汉武帝实施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惠帝四年(前191年)废除了《威胁书法》,进一步促进了诸子学说的复苏。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活跃,其中儒、道影响很大。

汉初,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赋薄赋。思想上,主张安静无为、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当武帝即位时,封建统治者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和经济上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提倡安静无为的黄思想不再能够满足上述政治需要,而是抵制了汉武帝的伟大成就;儒家的春秋统一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适应了武帝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因此,在思想领域,儒家思想最终取代了道教的统治地位。

如何客观评价汉武帝罢废百家独尊儒术?

建元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婉说:“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全部。”得到武帝的同意。

太尉窦婴、丞相田芬还推荐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婉为御史大夫,赞扬儒术,贬斥道家,鼓励武帝实施政治改革,甚至建议不要向窦太后演奏。窦太后对此不满,于建元两年罢逐王臧、赵婉,于是太尉、丞相被免职。

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儒家势力再次崛起。

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

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统一是“天地之常,古今之间的友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不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不知所措。

他建议:“所有不在六艺之科的孔子之术者,都绝其道,不要让他们并进。”

董仲舒指出,适应政治统一的思想统治政策受到武帝的高度赞赏。

儒家思想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教等诸子学说在政治上被贬。

影响与作用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专制皇帝,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首次推出了“废除数百人,尊重儒家思想”的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和主导地位,使专制的“统一”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成熟的制度;他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所谓的“内圣外王”,刚柔相济,人治社会的政治理想首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仕进制度;正是他使大家庭的生活方式成为一股坚实稳定的社会力量,并进一步推广,最终成为整个宗法国家的基础。

然而,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汉武帝的文化武术有其自身的进步意义,但它对历史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专制的“统一”思想可以增强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但也将专制集权推向了顶峰;虽然大家庭的生活方式确实成为超稳定社会的基石,但同时,它也使人类政治成为2000年不变的公式;至于汉武帝时代的持续战争和攻击,它也造成了社会动荡和人民不谈论生活的不良后果。在此期间,利弊得失一言难尽。

有人说“一个专制的时代一定是一个严酷的时代”,汉武帝的时代也适用于这句话。事实上,在人治社会中,君王越有成就,他的破坏力就越大。正如宋代诗人莲池出生在他的诗中所写:“汉武爱名马,将军出西征。侯者七十人血数百万。只有区区得之,登歌告神。“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当然是君主的常态,“好喜功,好武嗜杀”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为自己的私欲而奋斗,皇帝的个人好恶其实关系到千百万人的财富和生命。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是皇帝个人行为的最佳注脚。汉武帝作为一代英主,确实是中国古代最有成就的皇帝之一,但英主也是凡人。从汉武帝对神仙方术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偏执和疯狂的心态。从“巫术之祸”的发生,我们可以看到他晚年的冷酷、残忍、喜怒无常——像汉武帝这样的“半伟人”经常出现在人治社会中。受生理、智力、年龄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汉武帝的个人行为只是暴露了人治社会的共同弊端。

儒家思想的负面影响

儒家法律思想以孔丘为创始人,是以家庭为本,以伦理为中心,以等级为基础的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提倡“礼治”和“德治”,即“人治”。儒家治论的要点是:圣贤决定礼法;身正则令行;法先王,顺人情。儒家强调礼与法的关系,德与法的关系,人与法的关系[1]。自汉代“罢免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已成为思想意识形态的一极,后人无非是修补它,它主宰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思想本质上是儒家思想,在现实社会中仍然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和法律。物极必反,没有百家争鸣的局面,单一的思想模式,创造了政治法律文化——那就是专制。历史证明,人治与专制是一脉相承的。要建立现代司法观念,这种地方环境法律思想的人治与强调用制度和规则约束人们行为的法治观念格格不入。儒家思想是建立现代司法观念的主要思想障碍。即法治观念先天不足。

罢废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后来文化的影响

汉武帝那个时期,“罢免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对政治和统治极为有利的做法。

当时是百家争鸣的时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封建时期,这种主张家庭反对其他家庭的观念是对立和矛盾的根源。这对统治者极其不利!当时,只有“废除百家,尊重儒家思想”才是中国最有利的做法!

如何客观评价汉武帝罢废百家独尊儒术?

但一切都有两面性,一切都有优缺点!这种做法在当时是正确的,但并不意味着它在所有时期都是正确的!

明末政治黑暗和满清入关是中华民族文化濒临灭亡的重要原因!明清皇帝对中国古代文化并没有真正彻底的了解。只懂表面,却不懂内心!曲解了“废百家,独尊儒术”的真谛,最终形成了八篇文章。汉朝到明清时期已经过去了一千年,但明清时期仍然遵循着千年前汉朝的政治做法。如果他们不灵活,他们只能失败!


如何客观评价汉武帝罢废百家独尊儒术?如何客观评价汉武帝罢废百家独尊儒术?

,,,,,,,,,,,,

  • 汉灵帝大造裸游馆:特选美丽宫女为其裸体划船
  • 大多数中国古代皇帝喜欢娱乐。娱乐有不同的规模和形式。其中,水上游乐是主要的娱乐方式。水上游乐主要是游览湖泊。在过去,...

  • 哭也是一种能力:汉高祖刘邦两哭嬴军心民心
  • 刘邦成为皇帝是不允许的。刘邦在这个过程中哭了两次。这两次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刘邦的诡计令人钦佩。他值得成为一代创...

  • 揭秘:班婕钰被惨害 汉成帝[牡丹下死]之谜
  • 班婕钰(前48)——前六年),西汉女文学家楼烦(今山西省宁武)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形的女儿,班固和班超的姑姑。汉成帝的妃子,善诗...

  • 汉朝皇帝刘恭为何被罢黜?与吕后有什么关系
  • 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国家,虽说皇帝无数,但是其中也不乏遭废黜的皇帝,那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帝到底是谁呢?他就是...

  •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没听范增的暗示杀了刘邦
  •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范增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 这...

  • 汉朝皇帝刘恒:汉朝历史上最孝顺、最节俭的皇帝
  • 文帝当政之初,就用母亲教给他的黄老之术治理天下,与人民休息,造福人民。登基后,他连发两条诏书,表示要做亲民皇帝,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