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建议是罢免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建议。汉武帝最终采纳了建议。
它提出的观点正好满足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废除数百个独尊儒家思想可以使国家思想统一,进一步巩固政治统一。同时,儒家思想适用于国家稳定,符合当时的历史。
秦汉时期,被秦始王焚书坑儒政策摧毁的儒家逐渐抬头。陈胜、吴光起义后,一些儒家学生参加了反秦斗争。例如,孔子的后裔孔甲曾经是陈胜的博士。西汉初年,著名儒生叔孙通被任命为太常,协助汉高帝制定礼仪。四年前惠帝 191年)废除了《威胁书法》,进一步促进了诸子学说的复苏。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活跃,其中儒、道影响很大。
汉初,由于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统治阶级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在经济上实行轻赋。在思想上,提倡安静无为和刑事名称的黄老学说受到了重视。当时,《五经》博士只是一个官员,在政治上没有得到重用。然而,儒家和道家在政治和思想上的斗争相当激烈。
当武帝即位时,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依靠文景两代积累的财富,大事兴作。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国力的强大,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也逐渐加剧,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剧。因此,封建统治者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和经济上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提倡安静无为的黄思想不再能够满足上述政治需要,而是抵制了汉武帝的伟大成就;儒家的春秋统一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适应了武帝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因此,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建元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婉说:“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全部。得到武帝的同意。太尉窦婴、丞相田芬还推荐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婉为御史大夫,称赞儒术,贬斥道家,鼓励武帝实施政治改革,甚至建议不要向窦太后演奏。窦太后对此不满,于建元二年罢逐王臧、赵婉,太尉、丞相也因此被免职。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儒家势力再次崛起。元光元年(前 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统一是“天地之常,古今之间的友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不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不知所措。他建议:“所有不在六艺之科的孔子之术者,都是绝其道的,不要让并地。董仲舒指出,适应政治统一的思想统治政策受到武帝的高度赞赏。同时,元朔五年(前) 124年),布衣
儒生公孙弘出身相位。同年,武帝还批准为博士官设置50名弟子,根据成绩补郎中文学掌故,选拔官有通一艺人担任重要职务。此后,公卿、医生、士官都是文学之士,了解儒家经典已成为做官食禄的主要条件。为了满足汉武帝的需要,治狱官员张汤、杜周也主张以春秋决狱,用儒家附会粉饰法律。儒家思想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教等诸子学说在政治上被贬。
汉武帝“独尊儒术,废百家”具有时代特色。他所倡导的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这与孔孟所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不同。汉武帝将儒家思想与刑法结合起来,形成了“霸王道”的统治手段,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那时起,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谁的建议是汉朝罢免百家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