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
第一次出使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打击匈奴。
2000多年前,在西汉初年,由于多年的战争,国家贫困。面对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的入侵,汉初的大多数皇帝都采取了防御政策。经过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几十年的修养,汉武帝的国力开始强大,汉武帝刘彻也开始考虑反击匈奴。汉武帝在准备实施反击匈奴政策的过程中,得知河西走廊敦煌、祁连山之间有一个大月氏国家,但已被匈奴驱逐到西方(Indoscythae),与匈奴有世仇,所以想找大月氏,想和汉联手攻击匈奴。因此,时任郎官的张骞应汉武帝招募,奉皇命出使“西域”。
大月氏,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他们曾经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刚搬到这里,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想再打仗了。匈奴杀月王,“以其头为饮器”。因此,大月氏和匈奴是“世敌”。@ 张骞出使西域,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汉朝变得越来越强大后,计划积极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当武帝听到关于大月氏的谣言时,他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并考虑到西行的唯一途径——河西走廊仍在匈奴的控制之下,所以他公开招募了能够承担重任的人才。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的职务,随时可能被选为重任。
当时,匈奴控制着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地区,汉朝通往西部地区的路线也由匈奴控制。旅途非常艰难,匈奴在路上抓住了它。到达西部地区后,西部地区的一些国家不敢冒犯匈奴,一些国家,如大月氏,在匈奴的压迫下迁往其他地方,不再想与匈奴发生战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部地区的目的没有实现,只是增进了双方的理解,探索了路线。
匈奴第二次出使西域时,被汉朝打败,匈奴国家也摆脱了匈奴的统治。此外,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加强汉朝与西域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流。这一次,张骞出使西域受到各国的欢迎。中原的丝绸、瓷器等物品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已经传到西域,西域的名马、香料、水果等特产已经传到中原。开始了广泛的交流,第二次实现了西域的目标。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张骞出使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