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破齐国 乐毅破齐之战
乐毅(yuè
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将军,被封昌国君,协助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接70多个城市,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著称的战例,报仇强齐伐燕。后来因为燕惠王的猜疑,投奔赵国,被封为观津,号为望诸君。
元年(公元前)周红王
314)齐国,试图向外扩张,乘燕国内乱,出兵占领燕都。四年来,燕昭王即位,广招人才,励精图治,欲报破国仇。但齐为强国,燕不能单独攻齐。燕昭王采纳了亚卿乐毅的建议,利用齐、秦、赵三强争夺宋国富饶之地的矛盾,制定了引诱齐灭宋、争取与国、孤立齐国、“举世而图”的攻击策略。苏秦两次入齐离间后,齐民王先后西向攻秦,南下灭宋,并向中原扩张,加深了齐与各国的矛盾。燕昭王趁机派乐等四出联络,迅速形成联合攻齐的局面。
[img]79827.jpg' />
三十一年,乐毅以燕为将军,佩赵国相印,率燕、秦、赵、韩、魏五国联军攻齐。齐民王得知联军渡过河水(黄河),向济水挺进,急命触子为主将,达子为副将,带领齐军全部主力迎战济水西联军。齐军多年苦于战斗,斗志消沉,暴虐的齐民王以不战即杀头,掘祖坟相威胁,更使士兵离心。联军发起猛攻,触子下令退兵,独自乘车逃跑,联军乘势进攻,歼灭齐军主力。大子收集残兵,退保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乐毅立即遣返远道参战的秦韩两军,派魏军攻占原宋地,赵军夺取河间(今河北省献县东南部),拟率燕军直捣临淄,一举灭齐。
谋士剧辛拘守燕军不能单独灭齐的偏见,反对长驱深入,主张攻占齐国边城。乐毅认为齐军精锐已失,国内混乱,燕弱齐强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坚持带领燕军追求胜利。齐将达子请民王奖励士兵,激励他死战,反而遭到谴责,士气更低落。秦周(临淄城西)一战,齐军再败,达子战死,燕军攻入临淄。逃到莒(今山东莒县)后,以救齐的名义被楚将淖齿杀害。燕昭王闻齐已破,亲近济水慰劳燕军,封乐毅为昌国君。
为了减少齐人的敌意,乐毅严格申请军纪,禁止掠夺,减少齐民的税收,以官爵和封地笼络齐官,争取人心。然后分兵攻击:左军渡胶,攻击胶东、东莱(今山东半岛东北部);前军沿泰山山麓东至黄海,占领琅邪(今山东半岛东南部);右军沿河、济水间进入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今山东胡城北);后军沿北海(今山东淄博东北沿海)占领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乐毅率中军镇守齐都,指挥各军。燕军势如破竹,半年内攻克70多个城市。随后,他们集中兵力围攻唯一的两个城市,即莒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长期相持不下(见即墨之战)。
在这场战斗中,乐毅赢得了与国家的战略和持续进攻的战斗指导,而齐国过早地专注于与强大联军的决战,几次国家死亡,为后代的军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破齐国 乐毅破齐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