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轨简介 抗日第一人民族英雄刘仁轨
刘仁轨(601-685年3月2日),字正则,汉族,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唐代名将。
刘仁轨出生于隋末的平民之家。虽然他出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他仍然“恭谨好学”。“每一行都坐在他所在的地方,他经常学习空地,因为他涉及文学和历史。唐高祖、唐高宗时期,历任青州刺史。他因救援新罗而在白江口击败日本和百济联军而闻名于世。
刘仁轨在垂拱元年(685年)正月二十二去世。武则天停朝三日,与三司、并州大都督一起,追赠开府,陪葬乾陵,给其家实封300户。写《行年记》、《永徽留本司格后本》十一卷。
[img]79332[/img]
刘仁轨别名正则,汴州尉氏县人。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家庭很穷,我喜欢学习。隋朝末年的社会动乱使我无法安静地学习。每当我下班后,我都会伸出手指在空中和地面上写字和画画,以巩固我所学的知识。最后,我以渊博的知识而闻名。
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了一份演讲,讨论了国家事务。刘仁轨看到草稿,为他修改了几句话。任瑰对自己的才华感到惊讶,并根据朝廷的授权规定任命他为息州参军。
后来改为陈仓县尉。官署里有个折冲都尉,叫鲁宁,傲慢放纵违法违纪,县署里没有人能制服他。刘仁轨警告他不要重犯,但鲁宁的凶猛和傲慢仍然如故。刘仁轨用刑杖杀了他。这个州的官员向朝廷报告了这件事,唐太宗愤怒地说:“一个县尉竟然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把他召进朝廷责问。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了我,所以我杀了他。唐太宗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晋升为咸阳县丞。
刘仁轨简介 抗日第一人民族英雄刘仁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