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考古发掘,大明宫内有包括元殿遗址、林德殿遗址、三清殿遗址等大型遗址。主要有以下成就和特点:
规模大,规划严格
大明宫规模较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矩形。
整个宫殿分为宫殿和省两部分。省(政府办公室)基本位于宣政门一线以南。北部属于“禁令”,是皇帝的生活区。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根据地形灵活自由。宫城以北,为禁园区。在太液池以北的内园区,遗址的范围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三倍多。大明宫林德殿面积约为故宫太和殿的三倍。唐代大明宫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大明宫的面积是北京故宫的4.5倍,凡尔赛宫的3倍,克里姆林宫的12倍,卢浮宫的13倍。作为大唐的权力中心,随着帝国的灭绝,大明宫最终被战争摧毁,留下了永恒的遗憾。
建筑群处理越来越成熟
该建筑还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技术。整个宫殿从南端丹凤门开始,北达宫的太液池蓬莱山是中轴线,长约1600米。整个宫殿的主要建筑布置在轴线上:包括元殿、宣政殿和紫辰殿。轴线两侧采用一般对称布局。如果不包括在内园部分,从丹凤门到紫辰殿约1200米,长度略大于从北京故宫天安门到保和殿的距离。以突起的高地(龙首原)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间的变化,造成了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
[img]79254[/img]
大面积的木质建筑得到了解决
大量的技术问题已经定型。如林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柱网布置,面宽11间,深度17间。大厅东西两侧都有亭台楼阁衬托,造型十分丰富多样。主殿中的元殿通过减去中间的柱子来增加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这可以证明唐初宫殿中的木框架结构与故宫太和殿约略有相同的梁框架跨度。
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
真实成熟的建筑艺术加工
唐代建筑风格的特点是气魄宏伟,严谨开朗。现有的木质建筑文物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与结构的统一。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添加的构件,也没有扭曲建筑材料性能的现象,使其符合装饰要求。这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征,但在唐代建筑中更为彻底。龙首原高处含元殿,高出平地十米以上,殿十一间,前有长达75米的龙尾道。殿阶局部用永定柱平坐,这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唐后逐渐淘汰。整个建筑气魄雄伟,足以代表当时文化技术的高度发展。含元殿和林德殿的开间尺寸,只有5米多一点,最大的横梁跨度,但四椽,尺寸不如后世,材料也比较小。宏伟的宫殿是用较小的材料组成的,应该说技术相当熟练。
大明宫建筑特色:建筑规模宏大 整体规划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