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前殿遗址建章
建章宫前殿遗址位于高堡子村。它高大的夯土基础仍然残留在地面上,上面有巨大的柱基石。出土了西汉常见的几何中纹地砖和“天无极”、“长乐未央”瓦当等。,西北东柏梁村还出土了一个12字的篆刻,上面有“延年益寿,与天相待,日月同光”。1957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宣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凤阙遗址
双凤阙遗址位于双凤村东南部,西距建章宫前殿约700米。它是建章宫的东门,以两只镀金铜凤凰命名。它在西汉末年的战争中被摧毁。现在只剩下阙形夯土平台了。
神明台遗址
位于六村堡乡孟家村东北角的神明台遗址。现在只剩下一大块土基,高10米,东西长52米,南北宽50米。
汉武帝时建的神明台。公元前104日,武帝刘彻慕仙好道~神明台建于100年。神明台是建章宫最壮观的建筑,高达50丈,台上有铜铸仙人,仙人手掌有7围,至于仙人的巨大,可想而知。仙人手里拿着一个直径27丈的大铜盘,盘子里有一个巨大的玉杯,用玉杯承受空中露水,故名“承露盘”。汉武帝以为喝了玉杯里的露水就是喝了天赐的“琼浆玉液”,久服益寿成仙。除“承露盘”外,神明台还有九室,象征九天。常住道士、巫师百余人。巫师们说,他们可以在高入九天的神明台上与神仙交谈。
[img]79144[/img]
神明台已经持续了300多年。魏文帝曹丕在位时,承露盘还在。文帝想把它搬到洛阳。当它移动时,铜盘太大而断裂,断裂的声音传播了几十英里。铜盘勉强搬到灞河,因为它太重,再也不能向前移动而被抛弃。后来,它不知道该怎么办。
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神明台至今只剩下千疮百孔的夯土台基,站在台上观赏,依然可以遐想“立修基仙掌,承云表清露”的古汉魅力。
汉太液池遗址
太液池,又称泰液池。建章宫池名。三辅黄图卷四年:“太液池,在长安故城西部,建章宫北,未央宫西南。太液者,言其津润所及广也。太液池位于建章宫前殿西北部,占地10顷,是一个广阔的人工湖,由昆明池引水而成。该遗址位于三桥镇高堡子和低堡子村西北部的一个洼地。池北岸有人工雕刻而成长的3尺高5尺的大石鲸,西岸有3只6尺长的石龟,还有鱼龙、奇禽、异兽等各种石雕。池中有20多丈的梯台。汉武帝为求神祈仙,还在池中筑起了三座假山,象东海中的颍州、蓬莱、方丈。《西京赋》说:“神山峨峨,列颍洲与方丈,夹蓬莱并行罗。“捡起遗记”说:“这座山上广中狭下,都像工制,犹华山之如割成。太液池岸边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西京杂记》卷一载:“太液池边有雕胡、紫、绿节等。”“同时,福雏雁子充满了积累和紫龟绿龟;池边多平,沙上有鹈鹕、鹧鸪、沙子。据《汉书昭帝纪》记载,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春二月,有“黄湖下建章宫太液池”。汉昭帝为此作了一首歌云:“黄虎飞下建章,羽肃行磕磕绊绊,金为衣西菊为衣;喋喋不休,进出,自顾菲薄,愧尔嘉祥。太液池湖光水色,山水相映,景色宜人,是建章宫著名的景区。池中有鸣鹤舟、容和舟、清旷舟、采菱舟、越女舟等各种游轮。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汉成帝经常与后妃赵飞燕在湖中划船。太液池作为一个大型人工湖,为建章宫提供了大量的蓄水。
1973年2月,在高低堡子村西侧发现了一座长4.9米、中间最大直径1米的橄榄形石雕,那就是当年池边的石鱼。
建章宫遗址:汉代只剩下夯土台基和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