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简介 阿克敦之子阿桂,伊犁屯田的创始人
阿桂(1717年9月7日至1797年10月10日),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随后以新疆战功升入正白旗。阿克敦大学士之子。清朝名将。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后授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守卫西北边疆。阿桂一生多次统一军队,运筹决策,用兵持重,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定伊犁,讨缅甸,平定金川,战功赫赫,封诚谋英勇公。在军机处,当领班军机大臣时,耻与小沈阳同列。八月病逝,嘉庆二年(1797年)。卒送太保,死文成。
阿桂编有15卷《军需例》。
阿桂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阿桂多次统领大军东征西讨,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知人善任,发现能勇敢的人,即使是“散僚卒”,也“即登推荐”。下属有一个叫兴奎的将校,长相魁梧,气度非凡,阿桂见之称“这将也”,即给副将扎,命他进攻敌方阵地,果然大获全胜。后来,兴奎屡屡立战功,成为一名名将。此外,王畅、韩、百龄、朱尔庚额等人都是阿桂从他们当微员时提拔出来的,“后来都是清相”。他多谋善断,“闻其于军事之间,只在幕中独自喝酒抽烟,秉烛竟夜。或拍案大喊大叫,长啸而过,持酒旋舞,第二天就会有奇谋”。他治军好,赏罚分明,“他的驱使士兵,如发蒙振落,其成功者,或奖以数语,或以蛋糕果实,而其他人则感激终生,甘与效死”。临危不畏,指挥若定,也使阿桂屡建奇功。征金川时,为了掌握敌情,一天晚上,他率领十几名骑兵登上一高地观察叛军阵地,却被发现。数百名叛军围住了高地。众寡悬殊,情况十分危急,但阿桂却毫不慌张。他平静而自由地让随从的骑兵下马,脱下长袍,把它撕碎,挂在树上。然后上马慢慢走下高地。叛军靠近高地。在夕阳的余辉下,他们隐约看到树林里似乎挂着许多清军旗帜。据估计,清军人数一定很多,所以他们不敢再前进了。侦察兵探明真相后,阿桂及其下属早已返回军营。
[img]78641[/img]
阿桂不仅是著名的统帅,也是一代名臣。他经常参与国家重大政府事务的决策,勤奋、细致、周到地处理问题。乾隆四十六年,高宗见国家库存十分丰富,将康熙、雍正时沿袭的各行省提镇空名坐粮归入养廉,另行挑补虚额。这样就需要增兵6万人,每年还需要增加300万人的工资。阿桂上疏劝阻说:“国家资金突然增加,年支难以维持。年近300万,二十多年即需7000万。除边境省份外,请无庸概增。应该承认,阿桂的话颇有眼光。但乾隆自以为是库存充足,不以阿桂之议为然,决定行之。未来的事实表明,这种补虚的做法不仅没有阻止武官吃空工资,而且由于每年花费300多万军费,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财政承担了沉重的负担。进入嘉庆时期后,清朝的财政日益紧张,人们意识到阿桂当年的建议很有远见。嘉庆十九年(1814年),官部尚书英和在奏疏中说:“也就是说,就像裁掉武官名粮,增加养廉一样,乾隆四十六年就准确了..当他听说这件事时,阿桂担心几十年后资金会不足。可见老臣谋国,务期长”。
阿桂简介 阿克敦之子阿桂,伊犁屯田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