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帝宠臣邓通。汉文帝给邓通蜀地严道铜山,让他自己铸币,当时邓通钱遍布世界。
于是赐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世界。(《史记·马云传》)
刘、邓通即山铸造的四泰铢半两美元(秦时半两美元为十二泰铢,汉时半两美元相继减轻重量,但仍称半两美元,吕后时减为八泰铢,文帝时减为四泰铢)基本符合汉文帝的法律标准。但邓通在严道即山铸造的钱(原铜,为红铜钱)和文帝铸造的钱(为人工铜锡合金,为青铜钱)除了铜的区别外,在形态上也有所不同,比如在钱面上穿上下凸起一块铜,这些凸起的铜块有规则的,有不规则的,有成形的,有不成形的,钱在2.3厘米到2.4厘米,重2.7克到2.95克。或钱径2.4厘米至2.5厘米,重3克至3.75克。
[img]78063[/img]
特点有六个方面:一是钱上下都有凸起。第二,钱上下都有不规则的凸起。第三,钱上下都有长方形凸起。第四,钱上下都有正方形凸起。第五,钱上下都有三角形凸起。第六,钱上有横条或竖条。这些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只锁定在钱上或某个部分。
[img]78064[/img]
对这些隆起物有几种分析:一是由于钱径不符合标准,重量减轻,在钱面上突出一块铜既加重又省工。二是邓通本人拥有无穷无尽的铜山和无穷无尽的财富,在每枚硬币上加入一块铜,以显示他的财富。第三,为了区分自己和别人的钱,邓通别有用心地采取了一种凸起钱面的方式,这可能会让他在钱范的钱模上挖出一块钱。这样铸造的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规则凸出物的半两美元,俗称“邓通钱”。
邓通钱又是邓氏钱。
什么是邓通钱?邓通铜山铸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