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风选贤
在担任湖南巡抚和四川总督期间,罗秉章大力整顿官治。在担任湖南巡抚之初,他弹劾了茶陵知州李光第、湖南摘发知州长惠等行为鲁莽的人,湖南官场风气为之一新。四川期间,罗秉章对不守军纪、贪生怕死的将领给予严厉处罚。如果参与者尹士超不遵守命令,擅自行动并受到处罚;四川政使祥奎收受贿赂,被罗秉章弹劾,革职调查。罗秉章不仅严格管理和惩罚辖区内的不良官员,而且对其他省份的问题官员毫不留情。甘肃提督陶茂林所辖部队因拖欠工资而哗变,南下四川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罗秉章非常生气,上书朝廷弹劾陶茂林。
罗秉章的整顿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他在湖南和四川工作的官员治理清明节,腐败并非完全没有,但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不拘一格任用贤能。经他的推荐,一批才华横溢、雄心勃勃的官员迅速晋升,如左宗棠、王欣、胡林翼、刘蓉、姜怡礼、江忠源、萧启江、刘长佑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来都会成为封疆的独立官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img]77888[/img]
改善民生
罗秉章非常重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罗秉章担任湖南和四川地方大员时期,是太平天国与清朝混战时期。当时湖南水灾频发,导致粮食减产。为了丰富政府的财政收入,许多地方政府要求农民支付银行代替粮食实物,这使得农民更加痛苦,只能拖欠粮食支付,甚至引发暴动。
为了解决这一重要的民生问题,罗秉章减少了水资金,禁止贪官和非法奸商牟利,成立了专门的检查机构,选择诚实的绅士监督粮食收集,减轻了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压力。当时,罗秉章还解决了湖南食盐短缺的问题。当时湖南70%的州县都吃淮盐。由于战争的破坏,政府垄断了盐贸易,导致盐非常昂贵。为了了解民困,罗秉章在湖南增加了盐茶局,管理民间盐茶的销售,政府疏通市场,促进民间盐茶贸易的发展。这不仅调动了民间自由贸易的积极性,解决了盐短缺和茶叶销售不良的问题,而且通过征收盐税和茶叶税增加了政府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稳定财政
罗秉章在四川时期,发现税目多,税费过高,于是命令人们详细调查地方税收,防止贪官私自增加税种,剥夺人民。罗秉章看到人民多年来遭遇战争和起义暴动,非常贫穷,压力很大,就要求朝廷减少四川的税收。他免于向贫穷落后的城口、松潘、理番等23个州县捐款,而对于富有田地主的农民,他们要求他们捐更多的钱,并给予奖励。
咸丰三年(1853年),为了解决财政紧张问题,清政府印刷了大量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和金融混乱。面对失控的局面,罗秉章立即决定,果断终止朝廷错误政策的执行,坚决停止铸造和发行大量资金,以80%的资金收取大量资金和1000的比例收回已发行的大量资金,稳定了湖南的金融形势。
[img]77889[/img]
廉洁奉公
罗秉章作为新疆官员和湘军指挥官,已经领导官员几十年了。虽然他有出色的军事成就、崇高的地位和一时的权力,但他是一名两袖清风廉洁的官员。此外,他平日慷慨大方,乐于善良,经常帮助同事和穷人。他的贫穷令人难以置信。他死后,成都将军崇实问罗之侄治丧。侄子拿出罗秉章所有的家当,只有五六个盒子。除了官服外,其余的衣服都是旧衣服,其中还有粗布缝制。余有八百二银子,每封都有藩司印花,证明全是官方工资银。崇实大为感动,最后奉旨赏银五千两治丧,侄方才有能力扶棺回乡。这在晚清政坛是极其罕见的。左宗棠也被称为清官,留下了2500存款。李鸿章的遗产达到了400万两银的天文数字,罗秉章只有82。
治蜀平乱
咸丰十年(1860年),罗秉章打着“治蜀平乱”的旗号,带着刘蓉和一支不到一万人的湘军入川,接任四川总督。到达四川后,他与太平军最强大的对手翼王石达进行了三年的决战。同治两年(1863年)春,石达开主力在与湘军激战时被与之结盟的彝族土司出卖,遭受重创。他在大渡河南岸被困了40多天,仍然无法突破。面对最后一条路的绝望,他不得不致信回应罗秉章的招降政策,坦言“愿一人自杀,全三军投安”,希望“我的士兵,请免杀”。罗秉章接受石达开的请求,同意“投诚免死”。于是,石达毫不犹豫地去了湘军营,但当6000多名太平军士兵集体放下武器时,罗改变了主意。他命令处死200多名太平军将领和2000多名石达开的亲信士兵,其余4000多人被遣散。
罗秉章清廉故事 罗秉章的人生成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