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时间、方式、地区、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中国佛教形成了汉代佛教(汉语)三个系;藏传佛教(藏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位于云南。
汉代佛教:佛教传入中国汉族地区,始终以东汉明帝永平时期派使到西域取回《四十二章经》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传播区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中国大陆建造的第一座寺庙是洛阳东10公里处的白马寺。东汉时期,大部分佛经都是在洛阳白马寺翻译的。
佛教在中国三国、魏、西晋时期,主要的传播活动仍然是佛教翻译,洛阳、吴的都城建业是传播活动的中心。这一阶段的翻译工作和对佛教教义的宣传研究,为今后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阶层普遍信仰佛教,到处都是佛塔、寺庙。敦煌、云冈、龙门等世界著名的佛教石窟艺术,都是这一时期开始建设的工程。此时,有成就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344-413年)翻译了384卷佛经,内容正确,技艺精湛,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最有成就的法学展览(337-422年),他访问了印度、斯里兰卡和其他30多个南亚国家,收回了佛教经典和写作经验,为佛教的发展和研究中南亚国家的历史和地点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信仰佛教。他在位14年,四次舍身入寺庙为寺奴,由国家出钱从寺庙里赎回。梁武帝亲自讲经文,写经文。梁朝有2860座寺庙,82700多名僧尼。
[img]75562[/img]
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唐太宗在清理割据、平息骚乱时得到了僧兵的帮助。即位后,他下诏在全国建寺,设释经处,培养了大批佛教高僧和学者。玄奘(600-664年)是此时最著名的僧人之一。他历时19年,长途跋涉5万多里,到印度学习,翻译了75部佛经1335卷,并写了《大唐西域记》的见闻录。唐太宗推崇玄奘为“法门领袖”,“千古无对”。
北宋朝廷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中印僧人间传法交流络绎不绝。天禧五年(1021年),北宋佛教发展到顶峰,全国僧尼近46万人,寺庙近4万座。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佛教依然盛况。元代蒙古民族崇尚藏传佛教,但汉代佛教也采取保护政策。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僧侣,即位后自称“大庆法王”,亲自讲佛教,度僧道。利用佛教帮助他巩固明朝最初建立的政权。
清朝皇帝崇拜佛教,皇室崇拜藏传佛教。中国佛教仍然很受欢迎。清末,中国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佛教研究学者,如杨文会、欧阳、大虚等。现代思想家如康有为、谭嗣同、张太炎、梁启超等都受到佛教的影响,对佛教思想提出了新的见解,将佛教思想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藏传佛教,或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喇嘛藏语意为“上师”。藏语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当藏王松赞干布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代文成公主结婚时,两位公主都带来了佛像和佛经。在两位公主的影响下,松赞干布皈依佛教,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到8世纪中叶,佛教直接从印度传入西藏。藏传佛教于10世纪下半叶正式形成。蒙古地区于13世纪中期开始流传。在接下来的300多年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随着西藏佛教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渐掌握了地方政权,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
布达拉宫是西藏最著名的佛教建筑,建于7世纪文成公主进入西藏时为公主建造的宫殿,但目前的规模直到17世纪才完成。
[img]75563[/img]
巴利语佛教(上座部佛教)在云南傣族、布朗族等地区流传。那里人民的传统佛教信仰与南亚佛教国家(泰国、缅甸等)大致相同。大约在7世纪中叶,佛教从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保持着原始佛教的佛教、戒律和进一步学习的优良传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重新实施了宗教政策。经过20多年的恢复和发展,佛教在中国显示出活力。许多僧侣的美德和积累了大量有发展的僧侣。有成千上万的寺庙和近10万的僧侣。
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在中国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