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是银元,又称袁大头。旧使用的银币是圆形的,价值相当于7美元和2美分的白银。现在一片大洋相当于多少人民币?根据历史价格计算。
20世纪30年代在北平,一个银圆(大洋)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个银圆(洋母)可以邀请两个客人的西餐套餐。去公园,一个银圆可以买20张票;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个银圆可以买10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份银圆可以订阅一整个月的报纸;一个叫喊的价格是7美分,一个银圆可以买一本厚书或两本薄书。
据资料介绍,清末民国初期,五个银圆(也叫银元,也就是现在的大洋)可以买一头大水牛,一个银圆可以买一公米;民国后期,一个银圆是一个担谷。一个银圆等于0.80到0.90银子。如果用这个价格等同于今天的实物价格,一两银子的价值应该在100元以上;民国初期,价值250元左右。银圆可以看作是一两银子,因为它有“火耗”——当时制银局就是这么规则的。当然,当时的工资水平也可以作为当地的证据:例如,在民国初期,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当教授时,月薪是300大洋,
[img]75198[/img]
相当于现在至少3万元;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是5~10个大洋;蔡娥将军(云南总督月薪65个大洋);作为北大图书管理员,毛泽东月薪5个大洋(可能还有其他生活待遇)。宋代,小牢子(牢房小吏)的月薪是两两银子(工资很低,但有“吃送”,有很多人愿意做这样的小吏);其他有等级的官员用谷米计算工资;可以看出,当时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100元左右,一般很难超过200元。
根据上述算法,民国初期的大洋价值与今天的250元相似,而中后期只值得今天的100元..
“大头”是收藏市场的口头名称,也是“袁大头”的缩写。严格来说,它被称为“袁世凯就像背嘉禾一元银币”。它是袁世凯在民国初期担任总统后发行的统一货币制度。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头像铸在钱币上,民间俗称的“袁大头”由此而来。根据袁世凯发布的《国币条例》和《国币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国币有四种银币,面值分别为一圆、中圆、二角、一角、镍币、铜币等辅币。“袁大头”通常指面值一圆的银币。这种银币的正面图案是袁世凯军装的左侧图像和发行年号,反面铸嘉禾图案和货币价值,银含量为96%至97%
袁大头在20世纪30年代能有多大的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