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正德(-549年8月8日),字公和,南北朝萧梁宗室。梁文帝萧顺的孙子,临川靖惠王萧红的第三个儿子,梁武帝萧衍的侄子。
萧正德年轻时凶残邪恶,喜欢招致死亡的人。起初是梁武帝萧衍养子,萧衍长子萧统出生后,萧正德回归本宗,后封西丰县侯。一般六年(525年),被授予黄门侍郎,兼轻车将军,不久,萧正德投奔北魏,次年回朝。大通四年(532年)授信武将军、吴郡太守。又被封为侍中、抚军将军,封为临贺王,加左卫将军。侯景之乱后,自立为帝,改元正平,不久降为大司马。正平二年(549年)为侯景所杀,心怀怨言。
萧正德生平简介
早年时期
萧正德是梁武帝萧衍的六弟,临川靖惠王萧红的第三个儿子,萧衍的侄子。萧正德年轻时凶狠奸邪,平时不讲礼仪
,爱交无赖亡命之徒,随意盗墓,屠杀耕牛,喜欢打猎。
[img]75070[/img]
起初,在南朝齐建武年间(494-498年),小燕在生孩子之前收养了小正德作为儿子。小燕的长子小统出生后,小正德回到了他的家乡。小燕登基称帝后,小正德期待成为王子,但最终,小燕仍然立小统为王子,并将小正德封为西丰县侯,食城500户,逐渐晋升为吴县太守。从那时起,小正德就感到不满,经常用语言表达出来
,而且图谋不轨,窥伺宫廷内部,希望有一天会发生变化。
北上投魏
普通六年(525年,《南史》普通三年),萧正德以黄门侍郎的身份担任轻车将军,并设立佐史官。不久,萧正德前往北魏,官员们要求萧衍剥夺萧正德的头衔。
离开南朝梁时,萧正德写了一首诗,放在火笼里,即咏竹火笼诗。诗中说:“真干屈曲尽,兰麝氛密销,欲知怀炭日,正是履冰朝。到了北魏后,自称是被废弃的王子。当时,南朝齐宗室的萧宝寅先是在北魏演奏,对北魏孝明帝元旭说:“哪里有叔叔作天子,父亲作扬州刺史,抛弃骨肉至亲,远投其他国家?最好杀死这样的人。“北魏对他没有礼貌,萧正德杀了一个孩子,说他的儿子埋在北魏,所以北魏人不再怀疑他。
归梁恶行
普通七年(526年),萧正德从北魏逃回南朝梁,在文德殿见萧衍,在殿内磕头。萧衍没有责怪他,只是泪流满面地训诫他,恢复他的封爵,任命他为将军。
回到南梁后,萧正德的恶行没有改变,经常公开抢劫。当时东府城有萧正德和乐山侯萧正则,潮沟有董当门的儿子董暹。当时人们称他为董世子,南岸有夏侯奎的长子夏侯洪。这四个恶棍是人民的巨大灾难。他们招揽了大量的亡命之徒,黄昏时在路上杀人,称之为“搞笑”。当时功臣豪门的孩子大多放纵不法,专门杀人抢劫奸人的妻女,父母控制不住,官员也制止不了。牛马,被称为西丰罗马,乐山乌牛。董暹用金帖织成战袄,价值700万。后来萧正则抢劫杀害和尚,流放岭南而死。夏侯洪被父亲告知,被关押在东冶监狱,服刑时死亡。董暹因与永阳王妃王氏通奸而被杀。三人被除后,人民才有点平静。萧正德作恶不改,不久授予黄门侍郎。
萧正德是怎么死的?
大同四年(532年),担任信武将军、吴郡太守。不久,他被征召入朝,担任侍中、抚军将军,并配置佐史。他还被授予临贺王、食邑2000户,并被授予左卫将军职务。随着官爵的提升,萧正德变得越来越残忍和暴虐,到处招募死者。侯景得知自己有奸心,就偷偷派人引诱劝他,想和他勾结。
侯景写信给萧正德说:“现在皇帝年纪大了,奸臣乱国,朝纲乱国,政令颠倒,据我侯景说,他的灭亡不到几天。更何况你临贺王本来应该是太子,却被废辱,天下义士,暗暗难过,像我这样只知道忠于国家的人,难道不生气吗?现在世界上所有的英雄都属于你临贺王。你会因为考虑到骨肉的私情而违背世界上所有人的愿望吗?虽然侯景武力不强,但我还是想努力奋斗。我希望你答应让我帮助你拯救苍生,请考虑我的诚意。看完信,萧正德大喜道:“侯景的心思与我不谋而合,这真是天助我啊。于是便答应侯景。
当侯景到达长江时,萧正德暗中将空船带到河边,诈称是运送芦苇,但实际上是为了帮助侯景。朝廷不知道萧正德的阴谋,还派他守卫朱雀航。侯景到后,萧正德指挥军队与侯景一起进军,侯景拥立萧正德为帝,改年号为正平,侯景自己担任丞相。太清年号恢复后,台城陷落后,萧正德被降为大司马。萧正德对此颇有怨言,侯景听说后,考虑到他可能背叛,便以皇帝的诏令杀死了他。
南梁临贺王萧正德生活简介 南梁萧正德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