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实行府兵制,征集管理军队。但唐玄宗后期,府兵制遭到严重破坏。唐初规定,三年一代的政府士兵,但随着唐朝中期以后边境问题的增加,军队继续使用,军队延长,腐败越来越严重,没有人愿意成为政府士兵,同时侵占士兵的财产,强迫士兵为自己服役。天宝八年(749年),管理府兵的折冲府已无兵可交。唐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兵,改行征兵制。唐初在局部边地招兵,自玄宗时期开始盛行。开元年间,京师宿卫、边镇驻兵和地方武力基本上都充当了招兵。
自唐五代以来,征兵制取代了征兵制,这是封建时期兵制的重大变化。为了增强军事力量,唐玄宗实行了招兵制。国家招募丁男当兵,提供衣食,免征赋役。这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节省了政府军事交流和道路的消耗,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也可以建立强大的军队。但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指挥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
[img]74821[/img]
天宝,地方团结兵缺乏财政支持,装备差,数量少。只有边镇军力强大。唐初全国府兵68万人,京师附近有26万人。天宝元年(742年),全国军队57万,边地49万。据《资治通鉴》记载,“猛将精兵都聚集在西北,中国没有武备”。虽然专设将领统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使士兵只知道将军,不知道朝廷。募兵逐渐成为将军的私人军队。边镇的节度使驻地掌握了民政、财政、刑法权力,逐渐脱离中央政府,形成了地方分离势力。这就是安史之乱中安禄山的发展。@ 国家提供的军装和粮食,增加了国家的军费开支和财政负担。
募兵制影响:募兵制成为藩镇坐大的军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