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人口约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在世界各地。汉族是几个现代国家或地区的主要民族。占中国大陆人口的91.51%,占新加坡人口的74.1%,占马来西亚人口的24.5%,占中国台湾人口的98%。
由于基因、语言、文化和社会多样性,汉族可以分为许多汉族系;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和历史迁移记录,汉族的扩张主要是由历史上从北到南的人口移动:在晋朝之前,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然后由于永嘉的混乱而向南迁移,汉族与傣族、南亚语系和苗族、瑶族的土著居民混在一起,包括傣族、南亚语系和苗族和瑶族。从北到南的大规模移动也改变了南北人口的分布密度。
数量
如果汉族的人口从华夏民族的民族来源开始,大约有200万人。经过夏、商、周三代,战国盛时期约有2000万人。汉朝时期,汉族人口已达5000多万。到唐初,达到8000万至9000万人,到北宋大观年间达到10441万多人。
元代以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人口达到1.5亿。清道光30年(1851年)达到4亿以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其人口约为6亿,到20世纪末达到10亿以上。从黄河和长江流域到珠江流域到台湾岛和海南岛,东北到黑龙江流域,西北到天山南北,西南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
[img]74715[/img]
分布
汉族在中国的分布特点是东密西疏。据1990年统计,中国10.39亿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92%,其中汉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99.77%。、99.49%,而新疆、西藏则分别为37.58%和2.05%。
民系
一般来说,同一个民族系的人生活在同一或相似的地区,有相同的地区认同。区域认同往往成为民族系的名称,如潮州民族系的典型例子。在汉族民族系中,客家民族系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汉族民族系。
对汉族人来说,黄炎认同是民族精神传统的象征和代表之一。类似地,对于民族下的民族,同一民族中的人往往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有强烈的认同感,认为它代表了他们民族的某些特征和精神传统。
迁徙
历史上,汉族人口多次从黄河流域、淮河以北向长江、珠江流域南移。秦统一六国时,大量关东大宗迁入关中,西汉时期也有类似的移民活动。然而,当时的经济发展决定了黄河中下游县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将县域划分为南北两部,两汉一般都是北部约占当时户口总数的80%,南部约占20%。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分裂混战开始南迁,西晋末年“永嘉之乱”,黄河流域人民大规模南迁至长江中下游、长江中上游、汉水流域。南北朝以后,人口继续向南移动,使长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加,但北方人口比南方多的分布并没有改变。但如果将隋末与西晋时期南部诸郡的人口总数进行比较,则长江流域与岭南各地的人口增长了一倍以上。
唐末藩镇割据混战和五代时期,北方人口再次南迁。到了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出现了第二次南迁人口的高潮。南方人口大幅增长,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洞庭、鄱阳、太湖等大湖以及长江、珠江三角洲。这些地方人口密集,人口密度高于北方各州。除上述两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外,还有几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南方经济自东晋以来发展迅速。到宋朝,中国的经济重心向南移动。南方人口不仅高于北方,而且汉族人口总数也超过了明清时期的北方。
汉族与中国各民族共存迁徙数千年,形成了松辽平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大河流域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和城市的集中分布。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汉族人口移居海外。有的在移民国生根发展,成为当地华裔,有的保持中国国籍,成为世界各地的华侨
汉族人口 汉族分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