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汉族比游牧民族“开化早”、为什么文化程度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却一再被游牧民族征服?
要为这个问题找到一个简单的答案,我们必须找出一个词:文明。
现在人们谈论文明,很容易与文化混淆,事实上,两者是不同的。关于文明的构成,我们可以参考现代日本学术界的划分。从他们的划分来看,我认为文明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才”,主要包括政治和文化;第二个是“灵魂”,主要指民族精神。究其原因,问题不在于文化程度——“才”,而在于“灵魂”,是民族精神问题。就像西晋时期一样,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出现了“乳糜血”,导致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家园沦陷。
但当游牧民族来临时,他们会给汉族注入新鲜的精神血液吗?我们知道五胡先于李唐来到中原。他们给汉族带来了什么?野蛮和杀戮。当时,“五胡十六国”后,汉族精神衰落。
而且南北朝以后,继大隋之后的李唐来了,为什么要给汉民族“补血”?
[img]824146[/img]
如何看待游牧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精神血液循环”?为什么“五胡”来了,是“乱华”?李唐有半个鲜卑血统,却“兴汉”?
这又回到了一个不断变化的核心问题——“文明主体”。就像后来中国人常说的“中西结合”问题一样,谁是“身体”,谁是“使用”,是“中西使用”还是“西使用”,差别很大。
可以说,在近代以前的中国,虽然遭受了几次“华夷之变”,但这些“华夷之变”不同于后来的中英战争和中日甲午海战。征服中国的游牧民族并不比汉族更开放。他们的“才能”是政治文化落后的。他们的优势在于“灵魂”,他们的民族精神比汉族更强大。
游牧民族征服汉族,就像一个壮汉打败了文弱书生一样。但这并不能证明壮汉体育以外的成绩比书生高。如果壮汉不主动向书生学习文化,以“大老粗”为荣,那么壮汉和书生就会一起走下坡路。五胡来了,汉族成了统治民族,失去了主体性。胡人把汉族当奴隶,没有任何敬畏和学习。他们对汉族采取了灭绝的态度,整个国家从政治到文化都是野蛮的。胡人的血和汉血有什么好处?
而李唐来了就不一样了。“持剑”书生征服了壮汉,壮汉为书生效力,互补教育,双方自然进步。李渊和李世民并非鲜卑人,他们的母亲和妻子是,父系汉族,母系胡族,汉族是主体。父母辅,是中华文明主导下的互补优势。鲜卑对汉族采取敬畏态度,从政治到文化主动汉化,剩下的鲜卑精神强血,从容“补血”汉族,自然起到良性作用。
这样,答案就很清楚了——谁的文明程度高,谁应该是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互补是良性的;相反,如果文明程度高,文明程度低,政治文化必然会倒退,精神血流也会恶性。
解密:为什么文明的汉族总是被游牧民族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