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369-404年),
字敬道,灵宝,乔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桓楚武悼帝、乔国桓氏代表人物。历任侍中、都督中外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徐州刺史、相国、将军等职务,封楚王。曾消灭殷仲堪和杨泉期占领荆、江广大土地,后更消灭掌握朝政的司马道子父子,掌握朝权。大亨元年(403年)12月强迫晋安帝禅在自己身上,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桓楚,改元“永远”。三个月后,刘裕举义兵反抗桓玄,桓玄逃往江陵重组军力,被西讨义军击败,试图入蜀。途中,他遇到了护送毛凡棺材的毛田等人,被益州督察冯迁杀害。因曾袭父亲“南郡公”之职,故世称“桓南郡”。有20卷《桓玄集》,已经丢失。
[img]74602[/img]
桓玄的政治措施是什么?
失政丧国
桓玄上台后,面对东晋末年的各种混乱,他也想振作起来,大力整顿。然而,桓玄的政权代表了他们自己的既得利益,最终未能实施。
他即位后,好行小惠赢得了人民的心。例如,当他亲自审讯囚犯时,无论罪刑的严重程度如何,他都会被释放更多;阻止司机喊冤枉的人通常可以得到救济;然而,他的政治繁琐而苛刻,喜欢炫耀自己。官员们误将诏书中的“春收”一词改为“春收”,所有经办人员都被降级或免职。桓玄又好玩打猎,兴筑宫殿,所以人的心思变了。桓楚王朝在位仅几个月后就宣布灭亡。
改简为纸
桓玄在位时,下令将其简化为纸张。自蔡伦改进造纸以来,虽然纸张一直在推广和使用,但国家政令仍然使用简单的文件。桓玄下令:“古无纸,所以使用简单,而不是尊重。今天所有的简者都被黄纸所取代。”从那时起,纸张就完全取代了简单的文件,成为了朝廷文件的写作载体。
宗教政策
东晋末年,佛教势力相当强大。桓玄信奉道教,所以他最初抑制了佛教。桓玄打倒司马道子、元显父子、建康后,命令沙门向王者致敬,并与信佛的王静反复辩论。
成为楚王后,他下令限制佛教,指责佛教积弊,使“天府以之倾匮,名器为淫秽主义”。避役钟于百里,逃于寺庙。
但他登基为皇帝后,对佛教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同意恢复沙门不尊王者的规则,这是他为佛教力量的支持而造成的。
桓玄的政治贡献是什么? 桓玄的政治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