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一生孤傲。他显然是宰相后才华横溢,很多亲戚身居高位。然而,他从来没有要求那些达官显贵,也从来没有当过大官。他的性格也不是那么多朋友,史书上只有几个著名的,黄庭坚就是其中最有名的。
[img]70023[/img]
黄庭坚的画像
晏几道和黄庭坚第一次见面是在1064年。27岁的晏几道认识了比他小一岁的黄庭坚。他们是朋友,经常聚在一起喝酒。黄庭坚也很欣赏晏几道的才华。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的天才。他在文章和诗歌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晏几道孤傲,不喜欢和权贵交朋友。就连大诗人苏轼想见他(当时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也被他拒绝了。
晏几道和黄庭坚两人流传最广的是黄庭坚对晏几道的评价,黄庭坚再次给晏几道一生的心血《小山词》作序时,提到了晏几道一生的四个痴情:一是晏几道作为宰相公子,家里很多人都身居高位,朝廷里很多大官都被晏几道父亲提拔过,但晏几道却不用这些关系来帮助自己寻求发展,一直愿意做一个小官。二是晏几道明明的文章写得很好,却不以此作为自己晋朝朝堂的阶梯。第三,晏殊一开始家境丰富。毕竟晏殊留下了很多财产,但是用来帮助朋友很大方。结果他晚年家境贫寒。第四,他一直相信别人,即使别人辜负了他,他仍然相信别人。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晏几道的痴情,也可以看出黄庭坚真的很了解晏几道。
晏几道 踏莎行原文及译文
《踏莎》这个词的牌名最早出自北宋寇准。当时一群人一起出去游山游水,吟诗作词。他灵机一动地想起了唐代诗人的“踏莎草过春溪”,创作了一手词,所以《踏莎》正式成立。
[img]70024[/img]
几次踏莎行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一手晏的《踏莎行》,虽然这个词一直都不出名,但仔细阅读也是一手不错的作品。全词描绘了一个冬夜的景色。这个时候应该是冬天过去的时候了。雪快融化了,寒意也减少了很多。应该是春天了。月已西斜,烟浓,“一轻一重”二字形成对比,使环境描述更加真实。而烟雾之间最容易回忆过去,诗人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一起喝酒唱诗的变化。“迎风朱户背灯开,拂檐花影入帘”是当时的场景,展现了歌楼的繁华。
半醉半醒,最朦胧,仿佛锦绣鸳鸯和香包上的翠凤也动了起来,让人不禁怀疑这是不是在梦里?“过去总是像梦一样”。过去像梦一样美好,但现实不可能再经历这样的生活,所以我们只能在梦中回忆过去。该回家的时候,半醉半醒的诗人被凉风吹走,意识渐渐觉醒,突然感到一丝淡淡的悲伤,才发现自己的爱人没有送别,不禁开始回忆起之前两个人的亲密关系。可以说,整个词都像梦一样梦幻和悲伤。
比较纳兰性德和燕的几个爱情词
感人的人,莫先于情;感人的人,莫过于痴迷。自古以来,痴情的人总是感人的,而古代传唱的诗歌大多是“真情实意”和“意境高远”。在这里,我们来谈谈两位古代著名的痴情公子和浪漫诗人。他们是燕和纳兰性德。
[img]70025[/img]
图片来自网络
说燕几道和纳兰性德很像,有一定的道理。这两个相差600多年的词人,不仅有相似的词风,而且在生活经历、才华、性格等方面也有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出生在相门人家。严的父亲严曾担任宋仁宗时期的宰相。可以说,他是一个权重很高的人,一时无二。纳兰性德的父亲珍珠也在当时一路升职,身居高位,深受青睐。可以说,严和纳兰新从小就过着美好的生活。虽然晏几道在父亲去世后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的晚年,但他童年的生活仍然是他一生的寄托。
第二,他们都有杰出的文学天赋。他们当时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燕的《致力于六艺,精通书法》和纳兰性德也是如此,受到了无数人的赞扬。@ 他们的性格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严和纳兰性德都是那种性情中的人。严的痴情是有名的。他不接近权贵,不防别人。他正直孤傲的性格让他根本无法在官场生存。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严根本无意在仕途上。纳兰性德也很相似,他的许多作品都表现出他对仕途的蔑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重情痴情的人,他们都善于把感情变成经典的人,给后来的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歌。
黄庭坚称,才华横溢的晏几道生活被困在[四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