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词现在是第一人称的表达,在古代是一种武器,而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和“伐木”、“战”、“戟”、“我”这些打打杀杀的字看起来很像,说明“我”在古代和他们是近亲,和现在的“我”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说文解字》中说:“我,古杀字。商至战国时期,“我”这种武器盛行,秦后逐渐消失。根据故宫西周藏的青铜“我”和陕西扶风博物馆西周藏的青铜“我”,“我”的形状有点像《西游记》中猪八戒携带的铁棒,但“我”只是三颗牙齿。“我”是一种短兵器,只有装上长柄才能在战场上砍杀。当尖尖的三角刺被砍掉时,一般的皮甲很难保存。
[img]66597[/img]
在古代,当“我”是武器时,人们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是“我”、“寡人”、“不才”、“不佞”、“小人”、“贱民”和“余”、“五”等等,当然最常用的还是“余”“五”二字。当时“我”当时“我”、“寡人”都不是皇帝的专用词,《尔雅·解释》解释说:“我,身体也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我”只能是天子自称。至于“寡人”,也是大众用词。《诗经·北风》中有“先君之恩,以徐寡人”等。“寡人”直到唐代才成为皇帝的专称。
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我”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当时的“我”是指“我们”。“我”是如何从武器变成人称代词的?事实证明,“我”是一个意大利词。它是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武器,很容易激起每个人的斗志。所谓枕戈待旦,大丈夫应该是“能为国家而战”。因此,武士们经常取戈自持。所有持戈的人都属于我们,“我”引申了表达自己的意思。从那以后,他们再也没有改变过“我”的意思。
[我]在古代不是第一人称吗?是这个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