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是如何统治和日常生活的?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同时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
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唐率诸侯国在鸣条战灭夏后在亳州(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经常迁移,直到后裔盘庚迁尹(今安阳),国都才稳定下来。殷建都273年,商朝又称“殷”或“殷商”。
商代有很多方国,在殷墟甲骨文中被称为“某方”、“多方”、“邦方”等。,而方国首领可以称之为“候”、“伯”、“邦伯”、“任”、“田”等。这些方国大多是由各部落的独立发展演变而来的,与商王国缺乏内在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各国与商王国的关系复杂,有的始终是敌人,有的或降或叛,有的长期结盟。
[img]66596[/img]
商朝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个以商王国为主体的松散联盟。
殷商与方国是联盟关系,商王的影响力取决于商王国势力的兴衰。只有在政治经济实力雄厚的情况下,商王国才能超越诸方国,形成中央王国。此时,商王可以以诸侯和盟主的身份对外行使王权,并以命令的语气支持方国领导人。这个命令被称为“呼唤”
或
“命令”。殷墟卜辞中有很多商王“呼”(“命令”)、某候、某伯的记载,说明商王对这些方国有一定的控制权。就连西方最强大的周国也名义上承认商王是世界的共同主义者。(雷海宗《国史纲要》)
对于这些外国国家,商王只能用武力服人,而不是用德国服人。古人用“德化”或“德泽”这样的词来表达王者圣德。大国要想控制小国,就需要毅然征服,支配征服的精神力量就是“德”。商业和周二代的“德”是通过征服来实现的。
当时,商代的大国和小国是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城市国家很容易被征服。为了使统治永久化,他们有时不得不经常征服。
商代是一个城市国家,只要征服对方的城市,对方就会屈服,然后抢一些战利品和人民就能赢回朝鲜。
商代还有大片空白领地。对于商王国来说,没有足够的人占领所有这些领土。当时主要是
消灭主要敌对力量,然后发布命令,让占领区的人民执行。这些政策被称为“法律命令”,也被称为“道德”。被占领的城市国家需要向中央王国屈服,并定期向他们贡献。
商代建设应考虑环境条件、水源、地形、位置、交通、自然资源等因素。
大河支流沿岸有很多商人聚落群,方便取水、运输、作业、防火。考古发掘,商代聚落有城墙、城壕,由内而外聚落排水设施。
为了保护生活环境,商代城址中的大多数手工作坊都位于城址的边缘。为了保证水源的清洁,商代水井中的许多岩层被打入原土下,以防止沉淀物浑浊的井水和滤水设施。商代对固体废物的处理也有法律规定。《韩非子·内储说》说:“尹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废物应堆放在指定的位置。
商代聚落的选址、规划、建筑和环境保护反映了人与地之间的和谐关系。商代历法和物候学知识显示了商业文化的先进性。商业文化逐渐向四周扩展,并传播到长江流域和四川,这对南方文化产生了影响。
如何统治商朝和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