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复辟了哪个“燕国”?燕国“复国”了好几次?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在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慕容复在早期是一个著名的人物,被称为“南慕容,北乔峰”。不幸的是,这样一个英雄被困在家庭的“复国”梦中,最终以疯狂告终。
慕容复是一个小说人物,但他家想要恢复的“燕国”在历史上是真实的。这种燕不是战国时期的燕,而是十六国的燕国。
十六国时期,北方大地上有16多个政权,但历史上只有16个政权留下了“史书”,所以这一时期被称为十六国。
十六国中以燕为号的国家有五个,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和北燕。除了北燕,其他四个燕国都是慕容家族建造的。其中,前燕是第一代燕国,后燕都来自前燕。那么慕容复想要恢复哪种燕子呢?
前燕的创始人是慕容林。慕容家族自三国时期以来一直是中原政权雇佣兵。慕容鲜卑是从鲜卑山迁移到辽西的一个,也被称为辽西鲜卑(北魏拓跋氏不属于这个)。
[img]66576[/img]
除了慕容部,还有段部和宇文部,这是辽西的三个鲜卑部落。这三个鲜卑也是汉化程度最高的鲜卑。至于北魏的拓跋部,此时还没有脱离其“游牧”的属性。
这三种鲜卑都是在西晋八王之乱中崛起的。八王之乱不仅是五胡乱,还有许多武装武装、流民等地方武装灾难。在这些势力中,有的忠于晋朝,有的只名义上属于晋朝,慕容部属于后者。
慕容一直以晋朝的名义扩大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慕容的儿子慕容翰的注意:“求诸侯不如勤王,自古以来就有为之君,这样才能成为事业者。”。
这种注意力类似于“威胁天子,让诸侯”,都占据了正义。不要低估这种“正义”,它可以代表古代人民的心。你可以想象双方打仗,一方打晋朝的名字,另一方打五胡的名字,作为晋朝的人,你会帮助谁?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悲剧人物慕容翰。慕容翰是慕容的长子,但他是个普通人。正如我上面提到的,慕容是五胡中汉化程度最高的,其继承制度追求中原的“长子”继承制度。因此,慕容的王位是由他的儿子慕容继承的(这也可能被金书夸大,慕容的能力绝对不错)。
慕容时期,慕容为慕容部立下了许多战功,吞并宇文部,守卫辽东防守高句丽。
从他上面给慕容林的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出慕容汉的知识非常聪明。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慕容被怀疑,慕容不得不逃离慕容部,以保护自己。
慕容虽然逃跑了,但还是向慕容求婚。慕容建立燕国后,慕容翰认为自己威胁不到慕容,于是回到了家乡。
[img]66577[/img]
慕容刚开始真的放弃了猜疑。慕容的儿子慕容恪和慕容垂都长大了,能够抵御慕容翰的威胁。因此,当慕容叛乱高句丽时,他同意让慕容带兵出征。
前燕灭掉高句丽后,除了慕容氏,辽东和辽西只有残余的宇文部。当宇文部被摧毁时,慕容翰就没用了。保留它只会威胁到慕容邈及其后代的统治,所以慕容翰最终会被慕容邈杀死。
慕容后,前燕经历了慕容和慕容两位皇帝,最终被前秦王猛带领灭亡。前燕灭亡后,北方由前秦统治。慕容贵族,如慕容洪和慕容垂,都属于前秦傅坚的指挥下。
肥水大败后,前秦五胡势力纷纷反叛。慕容鸿(慕容易之子)建立了西燕,慕容垂(慕容易之弟)建立了后燕。
两燕并立,就像一山有两虎,自然要先分生死。西燕怎么可能是十六国名将慕容垂的对手?最后,两燕属于后燕。但此时,北方的拓跋部已经崛起,慕容垂已经老了。燕国已进入晚年。
拓跋贵在慕容垂的王子慕容宝参与陂大败后,后燕在对拓跋部的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天龙八部慕容家族有参合庄,也有参合指这种武功,可见是为了记住后燕参合陂的失败。因此,慕容复应该是后燕慕容垂和慕容宝的后代
慕容垂死后,拓跋贵立即发动了灭燕之战。在这个过程中,慕容垂的兄弟慕容德趁机跑到青州和兖州,建立了南燕。南燕最终被东晋刘裕摧毁。
慕容家族之所以能多次复国,是因为人才源源不断,第一代慕容林,第二代慕容汉,第三代慕容科,慕容垂,慕容德。这些人都是世界上的英雄,在任何乱世都足以取得一些成就。
慕容部的燕国可以说是唯一一个经历了整个十六国时期的政权,除了东晋。这是其他十六国政权没有做到的。然而,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它没有完全中国化,只是吸收了中原文化的一部分,没有学习到完整的政治制度。
拓跋部之所以能建立北朝,实现南北对峙。除了它的崛起时间(几乎所有民族都融合在一起),就是它的汉化速度。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借鉴,这是汉、赵、秦所没有的。
有人会说慕容林不坚持自己的继承制度,让慕容翰继承王位,没有那么多事情,这不一定是真的。
别忘了《晋书》的背景。它是在唐太宗写的。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以“非长子”的身份赢得的。燕国(包括西晋,李世民在《晋书》中也将其灭亡的原因归因于自己的儿子继承)都是自己的长子继承制度。如果唐朝也继承了自己的长子,那么唐朝也可能灭亡。
李世民说,以史为鉴,这部《晋书》不仅可以当镜子,还可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开脱。
慕容复辟的是哪个[燕国]?燕国复国多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