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代翼”是什么事件?为何说这是晋国历史的转折点?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说到晋国,我们总是哀叹,如果晋国没有分裂,为什么位于西部地区的秦国会崛起,然后东出。也许,我们也会想到桓庄人民的那个晚上,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十多年,初衷保持不变,最终登上晋国王位。
事实上,这一切都离不开晋国历史的一大转折点“曲沃代翼”。你为什么这么说?请跟随作者,一起看。
公元前1042年,年轻的周成王在与弟弟王子虞玩耍时,接到了前线战报——周公旦率军攻灭古唐国,周成王便开玩笑,闹出了“桐叶封弟”的典故,王子虞被封在唐地,@ 王子虞又称唐叔虞。
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唐叔虞被封为晋国,国力从方圆百里的小诸侯国跃升为领土辽阔的强大诸侯国。西周末,晋国成为萧山以东首屈一指的强国。周幽王被杀,周平王即位后,晋国国君晋文侯护送平王东迁,被周平王委以重任。后来晋文侯伐灭郭国,俘虏了周携王,结束了平王东迁以来“两王并立”的局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了周平王的依赖。此后,晋国成为周王室维护王权的重要工具。
晋文侯死后,晋昭侯将自己的叔叔,即晋文侯的弟弟姬成师分封在曲沃之地,姬成师又称“曲沃桓叔”。
当时晋国的国家都是翼城,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未来发展前景,翼城都无法与曲沃相比。这一分封破坏了周丽,为晋国后来的内乱奠定了基础。
几年后,晋昭侯被大臣杀害。当曲沃桓叔即将前往翼城即位时,翼城人民群起攻击,阻止了曲沃桓叔的即位,将晋昭侯的儿子改为君主,历史上被称为晋孝侯。
从公元前732年,曲沃庄伯公开攻打晋孝侯,到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俘虏并将翼城的重宝贿赂周,以换取周皇室对曲沃小宗的认可,曲沃武公正式成为晋国君主。在此期间,曲沃小宗的两位君王曲沃桓叔和曲沃庄公郁郁寡欢地去世,翼城大宗的五位君王死亡,一位君王逃离,死于异国他乡。晋国经过这场战斗,精力充沛,灾难的影响还没有结束。
[img]66548[/img]
在曲沃小宗取代翼城大宗的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桓庄族,在曲沃武公的论功赏中尝到了甜头。随后,曲沃武公在完成晋国内政之前就去世了,年轻的晋献公就位了。
桓庄之族看到晋献公年轻,就开始了另立新君的想法,希望能得到更高的地位和奖励。晋献公虽然年轻,但在处理这种事情上毫不犹豫。在大臣的建议下,晋献公以筑城的名义聚集了桓庄之族,一举歼灭。除了少数与晋国公室关系密切的桓庄之族,其他桓庄之族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img]66549[/img]
后来晋献公又宠信了李姬,引发了李姬之乱,晋国差点灭亡。
晋文公在位时,晋国公族因此之前的几次动乱,已无法帮助君王。在那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依靠公族辅政的时代,晋国形成了“晋无公族”的尴尬局面。为了保证晋国的发展,晋文公提拔了英雄,“做三军设六卿”,逐渐形成了“六卿制”。从那以后,六大清族取代了晋国公族,开始辅政晋君。大家都知道这个制度的最终结果——“三家分晋”。
据说晋国历史的转折点是“曲沃代翼”之后...
[曲沃代翼]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这是晋国历史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