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两汉魏晋时期的名人结局不好?与古代[选举]密切相关!

《晋书·文苑·左思传》记载了“洛阳纸贵”一词。西晋太康时期著名作家左思的代表作《三都赋》曾在洛阳广受追捧,风靡一时,权贵们纷纷抄袭,导致洛阳城纸价格上涨(豪宅竞相传写,洛阳纸贵)。现在用来比喻作品广为流传,备受推崇。

《三都赋》出版时,左思大约30岁。这篇文章一出版,就受到了许多文学界人士和社会名人的赏识,引发了洛阳纸贵的热潮,也奠定了左思在西晋文学界的地位。他是西晋文人小组“鲁公二十四友”的核心成员(鲁公指当时的鲁国公贾静)。他还担任秘书郎、平原内使、祭酒、宁远将军等职务。

[img]58944[/img]

后来,贾静陷害了王子,涉及八王之乱。左思也因此失去了官职,退居宜春,全心全意地工作。后来,一位名叫张芳的将军在洛阳威胁晋惠帝。左思搬到冀州(今河北省)避灾。然而,他仍然未能逃脱灾难。最后,左思在冀州被杀。

文献记载中的左思“貌卧,口呆,辞藻壮丽。不容易交游,只以闲居为事。也就是说,他长相丑陋,不善于交际,性格迟钝甚至孤僻。他唯一擅长的就是摆弄文字。其实这样的人不适合官场,只适合当文人墨客,或者专心书立说的老学究。事实上,左思确实没有太大的野心。他在官场混了很多年,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锋芒。然而,即使左思如此低调,他仍然无法逃脱死在其他地方的悲惨命运。曾经才名满洛阳的人,终于无缘无故落得这样的下场,也是令人尴尬的。

[img]58945[/img]

两汉魏晋时期的文人,或者说文官的生命是很没有价值的。不仅仅是左思,像季康、刘震这样的人物,虽然很有才华被录用,但往往会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甚至失去生命。另一方面,唐宋时期,即使他们像李白一样叛逆,像苏轼一样顽固,在经历了残酷的政治斗争后,他们仍然可以拯救自己的生命和儒家思想家的性格。这种对比不仅关系到两汉魏晋时期的时局变化,也关系到人才选拔任用制度。

[img]58946[/img]

古人的选举无非是“德才兼备”二字。汉代没有科举制度,他们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即所谓“举孝廉”。“孝”和“廉”都是品德,不是才华。也就是说,汉代的人才选拔是重德轻才,是次要的。然而,道德是一个很难考虑的因素。因此,一个人是否能被选中,实际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人有资格并愿意为你写一封“推荐信”。因此,推荐人与被推荐人的联系非常密切,实际上形成了官方网络。当然,文采只是锦上添花,官位才是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魏晋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九品中的正制。文才当然更不重要,因为他们的出生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虽然有些人有才名,但他们仍然像蚂蚁一样卑鄙。

[img]58947[/img]

唐朝科举制度建立后,文学才能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不是道德不再重要,而是在相对公平和客观的情况下,人们发现文本更容易被判断和考虑。特别是在宋代,有足够的才华,相当于有一个“护身符”,“繁荣时代不杀人才”,这也是苏石虽然职业坎坷,固执骄傲,但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继续享有良好的声誉,成为一代森林领袖的原因。

明清时期,虽然科举制度趋于成熟,但统治者不再混淆人才和才能,对官员有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也扩大了人才选拔的方式。然而,思想控制的不断加强,使科举制度僵化,使学生功利主义。这可能就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自先秦以来最辉煌、最成就的原因。魏晋南北朝,虽然有名人,但大概和左思一样。洛阳纸很贵,但昙花一现,甚至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也不是千里之外。


为什么两汉魏晋时期的名人结局不好?与古代[选举]密切相关!为什么两汉魏晋时期的名人结局不好?与古代[选举]密切相关!

,,,,,,,

  • 王戎简介 西晋时期名人[竹林七贤]王戎的生活
  • 王戎(234-305年),字俊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荣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

  • 余喜介绍了东晋天文学家宣夜的继承余喜的生活
  • 余喜(281-356年),字仲宁,余姚人。博学好古,尤喜天文历算。郡守诸葛恢巡视余姚,任功曹。晋永嘉元年(307年)被征为博士;咸...

  • 山涛简介 西晋名人[竹林七贤]山涛生平
  • 山涛(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五指西)人。西晋时期的名人、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早逝,贫穷的家庭。好老庄...

  • 晋孝武帝司马曜,历史上被一个女人活活闷死。
  • 虽然这位皇帝是一位致力于国家事务、重用贤臣的君主,但他也是一位嗜酒如命的君主。可怜无辜的悲伤催促皇帝,因为他喝酒后开...

  • 谢灵运,古代最资深的驴友:曾自制登鞋游山游水
  • 谢安谢玄的叔叔和侄子是周口太康人。谢玄的孙子谢灵运出生在浙江的上虞。他也认为自己是周口太康人。今天,郑振铎出生在温...

  • 道安简介 东晋时期杰出的佛教学者道安生平
  • 道安是东晋时期杰出的佛教学者。他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州境)的一位学者家中,出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孝武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