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高句丽和高丽是同一个国家吗?如何区分高句丽和高丽?

如何区分今天的高句丽和高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孤独的历史,一个“愤怒的青年”,用文字表达情感,讲述历史和文化。

高句丽和高丽,一字之差,天地之差。前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后者是韩国前身。综上所述,高句丽和高丽有两个区别:1、民族不同;2、没有继承关系。高句丽,读作高勾离。

[img]58899[/img]

不同民族高句丽的创始人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扶余,高丽的创始人是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民族。

1、高句丽

《汉书》写的高句丽,原本只是汉帝国众多县中的一个。公元前107年,汉武帝灭卫满朝鲜(卫满朝鲜原本是汉属诸侯国,详情请参考文章。这个被西汉摧毁的小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名字还在用)。为了更好地控制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成立了汉四县,高句丽县属于四县中的玄奘县。位置靠近鸭绿江。公元一年,高句丽县西迁至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附近。西迁后位置如下图所示。

[img]58900.jpg' />[img]58901[/img]

公元前37年,扶余人(吉林省扶余县)朱蒙带领族人定居在高句丽县附近,吸收了一些云(音会结束)人,建立了自己的部落。但这一时期的高句丽并非国家,只是一群聚居在一起的少数民族。虽然他们称他们的首领为“国王”,但这个名字的性质与“酋长”相似,或者只是一个村长,最高水平是乡长,远远不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水平。

[img]58902[/img]

高句丽建国,以高句丽为国号,到了第三代甚至第六代高句丽王的时代。王莽篡位前的公元9年前,经过几代人的扩张和发展,建立了一个国家。据《后汉书》和《三国志》记载,王莽时期的高句丽国是汉帝国封的侯国,他们的“王”被称为侯国。公元32年,汉光武帝时期,被中央书封为高句丽王。在接下来的600多年里,高句丽多次成为中原政权头疼的东北势力。

[img]58903[/img]

2、高丽

高丽的前身是新罗,新罗的前身是三韩中的陈韩。高丽是朝鲜半岛南部典型的土生族建造的。公元前2世纪,朝鲜半岛南部的陈部落联盟分为三个部落联盟:马韩、陈韩和本韩,历史上被称为“三韩”。进入4世纪后,马韩被定居在马韩的扶余后人吞并;陈韩由当地部落斯卢部统一,建立了新罗国;本韩最初建立了伽马国,后来并入新罗国。

[img]58904[/img]

百济于公元660年被李唐和新罗攻灭,随后新罗驱逐唐军,统一朝鲜半岛中南部。直到9世纪末,新罗内乱分裂成新罗和泰封。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下属王建推翻了弓裔,建立了一个名为“高丽”的新国家。离唐朝灭亡才11年。后来,高丽吞并了新罗和后百济,再次完成了三韩的统一。这个高丽王朝也叫王氏高丽。

[img]58905[/img]

2002年继承关系消灭百济后,李唐继续与新罗合作,将长期威胁中原的东北地方政权高句丽于公元668年灭国。高句丽灭国后,大部分臣民被李唐迁移到大陆,少数被新罗吸纳到朝鲜半岛。被摧毁的高句丽曾经兴起过轰轰烈烈的复国运动,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安胜,高句丽的末代国王,逃入新罗,被赐姓“金”,并安置在新罗南部地区。完全失去了复国的希望。

[img]58906[/img]

弓裔最初分裂的国家被他命名为“后高句丽”,但自立为王的弓裔原本是新罗贵族,与高句丽无关。他之所以用高句丽,只是为了让自己的政权更加名正言顺。这与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赵”性质相同。因此,弓裔在政权稳定后改名泰封。至于王建后来建立的高丽,显然是模仿弓裔的做法。只是没有更改政权名称。

[img]58907[/img]

从高句丽灭国到王建创建高丽王朝,相隔250年。更不用说王健和高句丽末代国王安生了,这并不重要。即使有,最小的血液联系也只不过是让人们把两者联系在一起。此外,安胜本是高句丽宝藏王高藏的孙子。在封建时代,孙子继承的政权是否合法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更别说250年后出现的王建了,说他要建立的国家是高氏王朝的延续,难道不可笑吗?

[img]58908[/img]

为什么高句丽会和高丽混为一谈,这其实与我国史书记载有关。作为高句丽的别称,高丽最早出现在南梁人(441-513)所在的《宋书》中。随后的北齐人魏收(507-572)在《魏书》中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证明高丽就是高句丽:曹魏的大臣毫丘俭曾奉命征服高句丽,但《魏书》中的表述是“从不节俭地征服高丽”。可见,至少在南北朝,高句丽和高丽被认为是一回事,只是书写不同而已。此时高句丽王族以高为氏,故称高氏高丽。

[img]58909[/img]

从《旧五代史》开始,在王建建立的高丽国之前,就以高丽的名义描述了高句丽的历史。自《宋史》以来,正式有“权知国事王建承高氏之位”的说法,将王氏高丽确定为高氏高丽(高句丽)的继承人。然而,宋史的不严谨性是众所周知的。例如,高句丽最初属于幽州,但宋史的表述是冀州;高句丽和吉子朝鲜是两个无关的不同政权,但它们被宋史描述为前后关系的政权。

[img]58910[/img]

正是宋史所犯的这样一个低级错误,直接导致了王氏高丽和高句丽的混淆,他们没有经过研究就直接采用了这一说法。朱元璋将李氏篡权政权命名为“朝鲜”,称之为朝鲜的延续。这真是荒谬。然而,朱元璋没想到,500多年后,半岛居民会依靠这种谬误,掀起一场又一场篡改历史的闹剧。


高句丽和高丽是同一个国家吗?如何区分高句丽和高丽?高句丽和高丽是同一个国家吗?如何区分高句丽和高丽?

,,,,,,

  • 李世民徐惠妃:她是历史上唯一赢得武则天的女人!
  • 最近,《武媚娘传奇》正在播出,各种话题源源不断。不过,发现很多武则天的电视剧,都有类似的情节——武则天,不,那时还不...

  • 李治和武则天 武则天是怎样三招搞定李治的?
  • 李志和武则天:唐高宗李志,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和第三个儿子。一次偶然的机会继承了大统。作为一个守成之君,客观地说,...

  • 揭秘:为什么武则天跟唐太宗12年没怀孕?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因此,在她的一生中,有著名的功过是非,也有鲜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武则天从...

  • 唐懿宗李漼:一生欢游无度用人无方的无能皇帝
  • 唐懿宗虽然当了皇帝,但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

  • 唐高宗是窝囊废?为何说其能力不输李世民
  •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

  • 杜如晦简介 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
  • 莱国公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