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秋水》中有一句话:井蛙不能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能语于冰者,也不能语于时。
[img]58608[/img]
尧、舜、禹时代,一个人在天下人服役,奉行禅让;后人以一人驱逐天下人,产生了逼宫的理论。
时势已经变了,环境也不一样了,所以这个时候这个时候的人很难理解那个时候那个时候的人的想法和做法。
比如战国以后,兵家追求“兵者诡道”。用兵一定要善于使奸诈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万事如意。他们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破坏力,尽最大努力消灭对方的活力。不仅白骨遍野,流血漂流,烧宫毁室,拆城平楼也很常见。
也是所谓的“慈不掌兵”。
但这种行为和思想,在春秋之前,是被鄙视和谴责的。
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贵族的游戏,只有士以上阶层才能挥舞戈开车上战场,包括奴隶在内的下等平民,人们根本不带你去玩。
[img]58609[/img]
而且,战争也有很多讲究,比如“不重伤”(不打受过伤的人)、“不禽二毛”(不俘头发斑白的人)、“不要阻碍”(不要依靠危险的地形)、“不鼓不成列”(不攻击还没有列好的敌人)等等。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怎么看?夏虫不能语于冰者,忠于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