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明代青词宰相是什么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告诉你。
青词宰相不是官职的名字,也不是好话,而是专门用来讽刺那些通过走后门升官发财的人。明朝时期,明世宗爱上了长生不老的艺术。每当有道教仪式,他都会起草祭祀文章,这些文章都记录在青藤纸上,故名“青词”。对于其他朝中大臣来说,这些旁门左道的邪术受到明世宗的青睐,然后一步步上升,这是极其可笑的。事实上,历史上有许多皇帝痴迷于长生不老的艺术,但他们不知道这些方法不仅不能长生不老,而且会让他们死得更快。
[img]56966[/img]
绿词,又称绿章,是道教举行斋戒献给上帝的一种祝福。写作时,常用红色颜料写在青藤纸上,文字华丽,多为平行文。明初,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对道教没有好感,专门下令“不允许章奏上表,崇拜青词”。此外,青词文笔华丽,普通人难以书写和理解。明初,青词在社会影响力和存在感方面相对较低。即使在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也很少有人知道青词。
但在这种情况下,嘉靖帝的登基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正德十六年来,武宗因病去世,但身后却没有孩子。首辅杨廷和援引《皇明祖训》中“兄弟与兄弟”的原则,让他的表弟朱厚荣继位。在今天的湖北省钟祥市,朱厚夫是兴献王之子。然而,朱厚荣到达首都后,以杨廷和为代表的朝廷制定的迎接规格远低于即将登基的皇帝所享受的规格,因此朱厚荣心中有一定的不满。登基后,又大礼仪之争与杨廷和一直不和,在这个过程中,朱厚夫重用张琦等新贵,将杨廷和等保守派一起清洗干净。嘉靖皇帝通过大礼仪之争加强了专制权力,从此皇帝的权威也在朝廷中确立。
[img]56967[/img]
嘉靖帝从小生活在道教环境浓厚的湖北,骨子里尊重道教。在大礼仪之争的过程中,杨廷和曾因嘉靖皇帝重建乾清宫而特别反对,认为“一应修斋设蘸为祈祷,必豫绝其端。不要轻信”。认为在遇到自然灾害时,首先不应该考虑的是“设蘸为祈祷”。斋戒活动是道教祭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程序,这样的奏折让嘉靖皇帝非常生气。嘉靖帝罢免杨廷等人后,更是肆无忌惮地推崇道教,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嘉靖二十年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社会上知道嘉靖皇帝崇尚道教和青词后,有人为了名利而写了大量的青词,大部分都得到了嘉靖皇帝的奖励。最著名的是袁伟、严呆、李春芳、郭朴,他们是明嘉靖暮年的大学士,后人称之为“青词宰相”。
当然,“青词宰相”的现象也对嘉靖末年的政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善明代内阁制度。通过这一时期人员的变动和制度的完善,确立了内阁制度人才选择的标准和程序;二是加强江西省在朝鲜中央政府的地位。由于这些士兵大多来自江西,江西在朝鲜的话语权大大提高;@ 促进了文化中心的转移,青词在南方省份广泛传播,也繁荣了江南地区的文化。
明代青词宰相是什么?青词宰相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