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隋朝创造了什么重要的制度吗?不知道也没关系。告诉你。
隋文帝代周后,北周六官被废除,汉魏官制被整合,重要制度——三省六部制被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加强。
在中央 设:
三师
三公
五省
内史
门下
尚书:吏部、礼部、工部、兵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度支(后改为户部)
秘书
内侍
二台:御史,都水
九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禄、司农、太府
两监:国子,将作
三师三公,品味崇敬,却不是主事,五省内吏、门下、尚书三省六部,处理全国军政大事,这就是三省六部制。
[img]56348[/img]
三省长官:内史省有两个历史命令,门下有两个纳言,上史省有一个、左、右仆人开枪,均执宰相职务。内史省起草了一项法令,作为决策机构,门下的省级职务被封锁。作为审查机构,尚书省是行政机关,“一切都是一切”,重点是执行,管辖六个部门处理日常政务。
六部长官是尚书。
在地方官治上
,隋文帝撤销了县一级制度,将县、县三级制度改为州、县两级制度,并合并了部分州县,减少了沉没者,消除了过去权力层叠、机构过多的弊端,改善了官员治理,节省了费用。
地方官员的任命也进行了改革
:九级以上地方官员由官员任免,每年进行考核。州、县的官员必须在三年内更换,不得连任,不得使用当地人或外人,以防止地方强大的地主垄断政权,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以往选官用的九品中正制,选宫不问门第。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政府选派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目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宫。隋朝杨帝时,金石等科目成立。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科举”意味着科举。
科举制度
符合普通地主在政治地位上的要求,缓解他们与法庭的矛盾,使他们忠于支持中央政府,有利于人才选拔,提高政治效率,巩固封建专制中央集权,为未来中国封建社会人才选拔提供蓝图。
FormatImgID_0#
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对原西魏、北周的军事制度——府兵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政府士兵是当时的职业士兵。士兵由政府领导,不包括在各州县的户籍中。他们的家人也住在营地里,住在不确定的地方。
改革后,军人除保留原军籍、隶属军府外,还可与家属一起编入各州民户,平时按均田命令划分土地从事生产;并按规定轮流到北京宿卫或执行其他任务。
北周时期的法律有时松散,有时严格,难以掌握,导致刑罚混乱。隋文帝即位后,在开皇元年(581年),苏威和其他人在北齐北周旧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多的法律,并在开皇三年(583年)进行了修订。这就是《开皇法》。
《开皇法》分为十二卷、五百条,刑罚分为五种二十种:死刑、流刑、徒刑、杖刑、鞭刑等。废除鞭刑、枭首、裂刑等酷刑,简化律文,是唐代及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
在经济方面,文帝命令整顿户籍,检查人口。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制,另一方面,他采取了“大索貌阅读”和“输籍定样”等措施,调整服务,增加政府收入。
由于隋朝多年的战争,各朝没有统一的货币制度和衡量标准,极大地影响了市场商品的交易和流通。因此,隋朝成立后,首先宣布禁止旧钱,统一发行符合规范的“五泰铢”,严厉惩罚私人硬币。同时,还规定了全国颁布的标准铜斗铁尺。这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img]56349[/img]
同时,为恢复农业生产,加强水运力量,开皇四年(584年)开通“广通渠”,引渭水直达潼关。
杨帝大业四年(608年)开通“永济运河”,引进沁水南通黄河,从辉县到涿县2000多里。这是世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巩固了中央政府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隋朝开创了哪些制度?这些制度对隋朝有什么影响?